峥嵘岁月 |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街道儿童团 |
|
李长卿 |
二龙街儿童团·是在1964年初成立并开展活动的。我当时任街儿童团总辅导员。街儿童团成立时有8个班,儿童人数250至300人,每个班的儿童30至40人不等。街设总辅导员名,每个班配辅导员1名。收费标准是每月8角至1元左右,到1972年,收费标准有所增加,每月收费2元。辅导员的生活补贴每月18元。
当年成立儿童团的目的是为怔解决街内部分儿童入托难的问题。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由于当时公立幼儿园和街办的集体幼儿园、托儿所都比较小,收生人数有限,未能满足每个儿童的入托要求;二是部分儿童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入不了托儿所、幼儿园;三是部分儿童由于读书年龄未达到,但入幼儿园又超龄。
街儿童团是在街道团委的直接领导和指导下进行工作的。儿童团的日常管理工作和业务由总辅导员负责,各班的辅导员由相应居委物色,生源和场地也是由各居委组织和提供。当时二龙街有12个居委,按片开班,但收生人数、场地均达到开班要求的居委也可独立开班。儿童团的收支由总辅导员管理并统一发放辅导员的生活补贴。
儿童团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主要是教唱儿歌、讲故事、玩游戏、操练红缨枪等。儿歌主要由辅导员收集和编写,如“董存瑞,十八岁,为国牺牲炸堡垒”等,很有教育意义,又朗朗上口,小朋友都爱唱。也有教唱“戴花要戴大红花”等歌词内容比较简单的革命歌曲。
儿童团的成立有一定的历史作用:一是解决未能入托儿所、上幼儿园的这部分儿童的入托问题,使他们得到一定的教育;二是解决了双职工户的后顾之忧;三是通过聘用辅导员解决了部分失业青年的生活问题。
(来源:《广州团史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