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广州解放1 |
吴蘅芳:学生运动中的巾帼英杰 |
|
|
采访人:周军、邓颖珊
整理人:邓颖珊
采访时间:2009年2月17日 采访地点:吴蘅芳家
讲述人简介:吴蘅芳(后改名为罗菲)1927年5月出生,祖籍广东罗定。11岁时由于日本飞机轰炸罗定,险些丧生。后在罗定加入青年抗敌同志会,并在共产党员的表哥、表姐影响下,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活动。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年13岁。她善于广交朋友,乐于帮助同学,自觉地做群众工作。1945年考入中山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为地下组织成员,不公开身份地在校搞学生运动,主要负责团结女同学工作。1948年因身份暴露,由党组织安排撤退到香港。
资料链接:中山大学是一所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大学。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大继续发扬其光荣传统,在学生运动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发展进步力量、团结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动摇反动统治、支援武装斗争,以积极的姿态迎接广州解放。中大巾帼不让须眉,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为广州这座古城的新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以社团为媒介,广交朋友
1945年日本投降后,我考入广东省立文理学院,随校迁到广州。学习期间,遇中山大学在广州招生,我又考进中山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深被该校的爱国民主气氛所激励。恢复组织关系后,由梁天培跟我联系。我所在的党小组共3人,梁天培是党小组长,另一个党员是刘昆秀。党组织要求党员广泛联系群众,我刚进中山大学不久,认识的人不多,于是梁天培就介绍我参加一些读书会,以便广交朋友,开展工作。我首先加入的是“拓荒社”,这里有来自各地的几十个同学,更有各学院的进步同学,可以学习进步书籍。通过读书会活动,我不仅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自身素质,更能结识许多朋友。后来梁天培毕业离校,我就转为由邓锡勋(后改名为邓强)联系。而刘昆秀因身份暴露已经撤退到香港。邓锡勋又介绍我参加了“英文补习班”,这也是一个进步的秘密读书会,全是进步同学。我后来还介绍了该会的潘焕堂英文老师加入共青团。
社团活动,巾帼不让须眉
女同学是中山大学民主运动中一支活跃的力量。各个社团都有一群女生活动分子。我们女党员和“爱协”会员,发起筹办一个女生膳团。以女同学名义写报告,由梁耀端等人出面向校方交涉,争取同意成立该膳团。潘明丽负责起草膳团章程,并选举一些思想进步、办事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的同学为膳委会委员,使女生膳团牢牢掌握在进步同学手中。女生膳团广泛深入地联系同学,成为了开展民主运动的重要阵地。膳委每月为同学们代领公费,精打细算办好伙食,使大家的生活得到了保障。还开办小卖部、阅览室、洗衣组、晒衣场等福利项目,因而赢得了大家的信赖和支持,为开展民主运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每年新生入校,女生膳团做好迎新工作,在膳堂贴上迎新标语。党员、“爱协”会员和积极分子帮助她们接行李、找住房、安电灯、介绍学校情况,使她们感到亲切。这样把新同学团结在地下党和“爱协”的周围,陆续参加到革命的行列中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