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5线上娱乐
全文检索:
首页 文史资讯 bet365线上娱乐 党团史料 多媒体文史馆 专题文史 文史争鸣 区县文史 工作学习园地 辛亥革命
·十三行两百年前就有跨国财团
·先施公司 先进的经营理念不输今天
·百年大押 藏宝夹万
·酝酿大变局的“一德-长堤商圈”
·此“城”可追忆
·清末民国广告里的岭南风土人情
·陵园西手机一条街 400米长的“叹息”
·文昌天光墟 日日人头涌
·“盛景”不再 岗顶电脑城 现撤离潮?
·民国年间的药店是是如何营销策划的
·新大新不新 老百货不老
·情迷天光墟
·广州男人的淘宝圣地又少一个:将军东电器城结束营业
·80年前广州阔佬提着脑袋坐客机
·那些年我们趁过的天光墟
更多>> 
商业

从百货商场到大型购物中心

“买买买”背后的城市之变

  今年“十一”黄金周,一场穿越时空的“加拿大风情游”在天河正佳广场上演,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加拿大的“枫情”,而且还可以看加拿大冰球队的比赛。一时间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与此同时,商场“国际购物节”销售也异常火爆。

  百货商场在经历了个体商业街、名店商业中心商场、大型仓储超市百货、Shopping Mall(购物中心)等四个阶段之后,一种更具生命力的5.0商业形态——第五代商业模式Shopping Park(公园式购物中心),逐渐成为广州商家的对标主流。而天河正佳正是第五代商业的典型代表。

南方大厦。冯宙锋 万家 摄

新大新。  符超军 摄

正佳广场。符超军 摄

  上世纪80—90年代,广州人对外都流行说这样一句话:“不到南方大厦,不算到了广州。”附近的人民南路、十三行商圈是当时广州城市最为中心的地区。后来随着广州中心的转移,广州百货大厦、新大新公司记录着上下九、北京路的繁华过往。

  城市东移,商业中心东移步伐以势不可挡的速度前进,沿着环市东路,跨过天河立交那头,天河城、正佳广场成就了如今的广州第一商圈。

  然而近年来,各种类型的区域型、社区型商业中心纷纷崛起,打造“最后一公里”圈子,“购物就在家门口”成为趋势。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数千平方公里的广州版图上,商业形态变化不仅以日益丰富的形式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而且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与城市化进程。

  南方大厦

  创立中国第一家24小时便利店

  建于民国初年,中国最早的“摩天大楼”就在广州,它就是沿江西路的城外新大新公司(南方大厦)。“大楼天台还设有空中花园、游乐场,设有电梯运送客人,并有螺旋形斜坡供小汽车上下。”在八十多岁的老广州陈伯心中,“南方大厦是小时候的天堂”。

  它的东边是爱群大厦,西边有古老的广州海关、邮政局和文化公园,再往前是沙面。附近还有西濠二马路、人民南、十三行等著名广州路段,长期是广州最著名的商业中心。

  12层高的南方大厦代表了昔日广州商业的辉煌。

  上世纪50年代南方大厦就是全国著名的百货公司,到六七十年代南方大厦先后多次进行扩建。改革开放初期,广州的商业改革是全国的风向标。80年代初,南方大厦作为第一批股份制企业,开始实施集团化经营。80年代中期,南方大厦创立了中国第一家24小时便利店。

  80年代它也是全国12家大型百货商店之一,1983年销售总额达2.7亿元,居全国12大百货商店之首。当年,囊中稍显充裕的广州人都以在南方大厦购物为荣。

  该店的货源点有1000多家,经营商品达29500种。南方大厦地下商场,以经营精致、名牌、特产为特色,享有“南国精品总汇”的美誉,是全国最大一间地下商场。

  那个时候,人们的消费场所还很少,南方大厦和附近步行街成为人们为数不多的消遣好去处。“在上下九一逛就大半天,金声、彩虹、平安几家戏院,5分钱看一出电影,逛累了还可以到广州酒家、莲香楼等茶楼歇脚。”陈伯回忆,上下九、红极一时的南方大厦、清平市场,“逛一天都逛不完”。

  然而作为老牌百货商场,90年代中期南方大厦的经营开始亏损,后来一直处于困境。1995年至2004年,9年间南方大厦亏损了4.5亿元,银行和供货商的债务也十分繁重,员工也从原来的2700多人分流至280多人。此间,广百集团筹措了近8000万元解决员工安置以及偿还银行债务等问题,随后南方大厦被改建成南方数码城。

  新大新

  上榜亚洲最佳百货公司之列

  上世纪90年代,寻求新的中心成为当时广州城市发展的迫切需求。就当时的地理条件而言,往西是与老城一脉相承的细小交通路径,往南是珠江水,往北是机场,只有往东才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广州,北京路、上下九路等商业街与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一样,成为最繁华商业区的代名词。那里云集了许多的老字号:飘荡香气的致美斋;修理名贵时钟、手表的李占记;还有这一时期广州新兴商业的代表,新大新以及广州百货大厦。

  作为广州本土原址经营历史最悠久、文化底蕴最深厚的新大新,新中国成立后,大新公司收归国有,1989年以新大新公司的店名原址重建复业。

  新改革新开张也迎来了新成果。1990年是新大新公司的营业楼落成开张的第一年,当年的商品销售总额是1个多亿。以后每年,新大新的年销售以50%的幅度猛增,1995年登上了11亿元的台阶,创下当年全国每平方米销售额最高的百货公司,也上榜亚洲最佳百货公司之列。

  2008年4月,新大新公司通过公司制改革从全资国有企业改制成为国有绝对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改名为广州市新大新有限公司。2009年12月,广百股份上市后正式全面收购新大新,“新大新”品牌依然使用,标志着两家公司实现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

  “新大新属于当时城内最好的百货商场,许多追赶潮流的市民都喜欢来到新大新公司闲逛、购物,‘逛公司’一词就是由此而发展起来的。”广百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永志,见证了新大新的变化点滴,他说,新大新当时风头一时无两,在新大新买了东西后,都会引来不少艳羡的目光。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发展的10多年间,曾先后开了多间门店:东山广场店、名汇商厦店、荔湾商厦店、维多利店、番禺易发商厦店、三水店。”黄永志说。

  新大新附近的高第街服装专业街、西湖路夜市也很风光。西湖路“灯光夜市”逐步崛起。临时搭置竹棚作时装售卖点档,鼎盛时多达几百档。两年后设立为步行街的北京路,在这一时期依然“霸气十足”,北京路上的广百百货于1999年创下的单店日销售1400多万元的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2000年后电商冲击以及零售消费疲软,新大新的发展也遭遇不少困境,再加上大型购物中心层出不穷,新大新从纯粹的传统百货,向百货综合体转型。

  正佳广场

  推动传统商业向体验消费转型

  环市东商圈是上世纪90年代广州倾力打造的CBD。其间世贸中心、友谊商店作为高档的百货商场,吸引了大众目光。但随着城市中轴线东移,到了上世纪末环市东商圈略显老态,接着广州市“南拓北优、东进西联”城市空间发展布局构想逐步实施,老城区作为商业中心的传统地位已经受到冲击和削弱,昔日繁华的商业街区日渐萎缩。

  与此同时,以1998年正式开业的天河城广场和后来居上的正佳广场为代表的天河路商圈在迅速走向成熟、壮大。踏入2000年,外地人到了广州,都不能不去天河商圈看。

  天河城一开始也是百货商场,但不久就引入了超市,开设了国内第一家“卖菜”的超市——吉之岛。

  “商场里面卖菜卖肉,还是进口的,可是新鲜事啊。”小林还记得,妈妈每次买水果都要到吉之岛超市。很长一段时间,天河城东门载顾客的摩托车,打的士说去天河城,说去吉之岛,马上开车,没有不认识路的。

  由于人气爆棚,天河城顺势就在五、六楼引入餐饮和影院,甚至开设了游乐场。

  正佳广场的创新更是引人瞩目,他们首先开始了推动传统商业向体验消费转型,打造集旅游、文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全新功能于一体的跨界超级体验目的地。

  2016年开业的正佳演艺剧场更是聚积大量人气。正佳演艺剧院驻场演出《乱打厨神秀》是首个登上美国百老汇舞台的亚洲剧目。据统计,剧目上演以来,周末上座率不低于95%,平时也不低于70%。春节黄金周甚至出现了一票难求的情况。

  “正佳效应”引领商圈内的商业体产生深刻变化:太古汇引入戏剧、文学等多元体验,打造商圈内首个数字图书馆,演艺剧院举办交响音乐会;万菱汇引进西西弗书店,为商场注入文化元素;太阳新天地引入精准营销大数据平台,实行会员积分微信兑换停车票。

  传统商场和“互联网+”融为一体,文化、旅游、商贸、科技的各种混搭、融合赋予商业企业旺盛的新活力。如今,购物中心已成为商业步行街最强大的竞争者。

  作为华南第一大商圈,商圈里天河城、太古汇、正佳广场曾连续三年位居中国购物中心排行榜前10名。2017年上半年,天河路商圈商品销售总额超过5020亿元,全年预计将超10000亿元。

  而今,这种第五代购物中心,不独属于城市中心,也悄然出现在城郊。“城市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大型购物中心的兴起,现在广州近郊的区域社区商业也日趋成形,这代表着另一种商业生态。”广东省流通业商会执行会长黄文杰说。以番禺华南板块边缘雅居乐剑桥郡为观察样本,该小区位于番禺南村,拥有70000平方米的社区商业,其中包含广州最大社区广场式购物中心。

  “一般性的消费不会像以前那样千里迢迢、坐一两个小时的车到这些传统的商圈去购物了,局部区域型、社区型的商业崛起,就是基础消费的便捷性需求导致的。”黄文杰表示。

  ?对话

  广州商会总会会长荀振英:

  打造现代商都应

  多种业态全面发展

  曾经“不到南方大厦,不算到了广州”的城市地标,到后来的北京路步行街、天河路商圈的天河城、正佳广场及珠江新城……城市中心的变迁,见证着广州城市的发展,也伴随着商业业态的变化和发展。

  广百集团原董事长、广州商会总会会长荀振英却认为,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重视发展新的商业业态没错。但广州是千年商都,老城区有浓厚的商业氛围。打造现代商都,广州商业应该多种业态全面发展。

  老城区商圈面向的是全球消费者

  南方日报:广州商业30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荀振英:是的。商业发展是随着城市变迁、经济形势发展和消费者需求而发生变化的。新城区人口增多,肯定会带来新商圈的快速发展,但不能忘记广州是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千年商都,除了要服务本市人口外,还有全世界的消费者。新城区的发展并不意味着老商圈的消亡。

  南方日报:国际大都市老城区商业都是城市的金字招牌。

  荀振英:国际城市无论是巴黎、伦敦,还是东京老城区,这些商城都因吸引着大量的国际游客而生机勃勃。北京、上海也没有放弃老城区商圈,无论是去王府井、西单还是南京路、淮海路,都是熙熙攘攘,人流大得不得了。

  南方日报:老城区的商业也有自身的优势。

  荀振英:广州老城区不仅商业氛围浓厚,还有新城区不可复制的商业元素,那就是大量闻名遐迩的老字号。人们去北京旅游肯定要去王府井、西单、前门的老字号体验。去上海,不逛南京路、淮海路也不算到上海。但广州老城区的老字号,随着商圈的东移正在逐渐衰落。

  南方日报:为什么北京、上海老城区的商业繁荣,广州就不行呢?

  荀振英:那是因为我们过去没有全面规划和深度前沿的开发。从十多年前开始,受同质化、行业多渠道挤压等影响,百货业亟待突出重围,找寻新的盈利模式。传统百货在经营模式,从品牌选择、营销策划、细分市场等多方面都需要创造新的利润空间,新的商圈发展势在必行。但老城区商圈有那么多年的积累,有千年商都深厚的底蕴,我们不能放弃。

  找准自身定位寻求差异性发展

  南方日报:这些年电商冲击也让商业的日子不好过。

  荀振英:电商的冲击也让传统商业不断地想法创新。在广州新的天河商圈表现得比较突出。比如,正佳的商旅文相融合,创造出了一种新的商业业态。

  南方日报:北京路商圈这两年也在强调商旅文融合的模式发展商业。

  荀振英:不错,每年春节时广府庙会都会让北京路商圈火一把。尤其是今年,第七届广府庙会如期而至。广府庙会以广州城隍庙为始发点,以北京路文化核心区为中心并向周边区域辐射,吸引数百万群众热情参与。北京路商圈的日销售额,那段时间甚至高过了天河商圈。

  南方日报:这也证明了老城区商圈还是有很大潜力可挖。

  荀振英:是的。上海以新天地为代表的老城商圈改造就很成功。不仅让沿街商铺更火红,而且改变了石库门原有的居住功能,创新地赋予其商业经营功能,把这片反映了上海历史和文化的老房子改造成餐饮、购物、演艺等功能的时尚、休闲文化娱乐中心。漫步新天地,仿佛时光倒流,有如置身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但一步跨进每个建筑内部,则非常现代和时尚,让海内外游客品味独特的商业文化。

  南方日报:上海新天地的成功为广州的老城区商圈带来怎样的启发呢?

  荀振英:广州的北京路及上下九具有悠久的商业史,也有更多的千年商都文化内涵。在北京路商圈,应该辐射扩大周边特色街区,依托千年古道、千年御苑、千年古寺等文化节点,打造“广府文化第一街”和“千年商都”博物馆;在上下九商圈,利用西关文化之优势,择地开辟“老字号一条街”,使之成为老城区商圈的重要旅游吸引点之一。找到自己的定位与新兴的天河商圈差异性发展,才能充分展现千年商都的魅力。

  南方日报:互联网时代,人们与商业的连接方式由点状变成网状,社区新的商业业态也应该重视。

  荀振英:如今社区区域集中型商业受到了更多的青睐。原本人们爱去的“高大上”的购物中心,而现在社区商业处于生活“最后一公里”的圈子,商家与顾客拥有无缝对接的近距离优势,足不出户即可解决日常消费问题,促使居民更愿意“舍远求近”。区域型或社区型商业中心满足的是居民就近购物的需求,这种最新的商业业态是另一种趋势。广州应该多种商业业态全面发展,才能打造更好的现代商都。 今年“十一”黄金周,一场穿越时空的“加拿大风情游”在天河正佳广场上演,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加拿大的“枫情”,而且还可以看加拿大冰球队的比赛。一时间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与此同时,商场“国际购物节”销售也异常火爆。 

  百货商场在经历了个体商业街、名店商业中心商场、大型仓储超市百货、Shopping Mall(购物中心)等四个阶段之后,一种更具生命力的5.0商业形态——第五代商业模式Shopping Park(公园式购物中心),逐渐成为广州商家的对标主流。而天河正佳正是第五代商业的典型代表。 

  上世纪80—90年代,广州人对外都流行说这样一句话:“不到南方大厦,不算到了广州。”附近的人民南路、十三行商圈是当时广州城市最为中心的地区。后来随着广州中心的转移,广州百货大厦、新大新公司记录着上下九、北京路的繁华过往。 

  城市东移,商业中心东移步伐以势不可挡的速度前进,沿着环市东路,跨过天河立交那头,天河城、正佳广场成就了如今的广州第一商圈。 

  然而近年来,各种类型的区域型、社区型商业中心纷纷崛起,打造“最后一公里”圈子,“购物就在家门口”成为趋势。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数千平方公里的广州版图上,商业形态变化不仅以日益丰富的形式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而且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与城市化进程。 

  ●南方日报记者 刘茜 

  南方大厦 

  创立中国第一家24小时便利店 

  建于民国初年,中国最早的“摩天大楼”就在广州,它就是沿江西路的城外新大新公司(南方大厦)。“大楼天台还设有空中花园、游乐场,设有电梯运送客人,并有螺旋形斜坡供小汽车上下。”在八十多岁的老广州陈伯心中,“南方大厦是小时候的天堂”。 

  它的东边是爱群大厦,西边有古老的广州海关、邮政局和文化公园,再往前是沙面。附近还有西濠二马路、人民南、十三行等著名广州路段,长期是广州最著名的商业中心。 

  12层高的南方大厦代表了昔日广州商业的辉煌。 

  上世纪50年代南方大厦就是全国著名的百货公司,到六七十年代南方大厦先后多次进行扩建。改革开放初期,广州的商业改革是全国的风向标。80年代初,南方大厦作为第一批股份制企业,开始实施集团化经营。80年代中期,南方大厦创立了中国第一家24小时便利店。 

  80年代它也是全国12家大型百货商店之一,1983年销售总额达2.7亿元,居全国12大百货商店之首。当年,囊中稍显充裕的广州人都以在南方大厦购物为荣。 

  该店的货源点有1000多家,经营商品达29500种。南方大厦地下商场,以经营精致、名牌、特产为特色,享有“南国精品总汇”的美誉,是全国最大一间地下商场。 

  那个时候,人们的消费场所还很少,南方大厦和附近步行街成为人们为数不多的消遣好去处。“在上下九一逛就大半天,金声、彩虹、平安几家戏院,5分钱看一出电影,逛累了还可以到广州酒家、莲香楼等茶楼歇脚。”陈伯回忆,上下九、红极一时的南方大厦、清平市场,“逛一天都逛不完”。 

  然而作为老牌百货商场,90年代中期南方大厦的经营开始亏损,后来一直处于困境。1995年至2004年,9年间南方大厦亏损了4.5亿元,银行和供货商的债务也十分繁重,员工也从原来的2700多人分流至280多人。此间,广百集团筹措了近8000万元解决员工安置以及偿还银行债务等问题,随后南方大厦被改建成南方数码城。 

  新大新 

  上榜亚洲最佳百货公司之列 

  上世纪90年代,寻求新的中心成为当时广州城市发展的迫切需求。就当时的地理条件而言,往西是与老城一脉相承的细小交通路径,往南是珠江水,往北是机场,只有往东才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广州,北京路、上下九路等商业街与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一样,成为最繁华商业区的代名词。那里云集了许多的老字号:飘荡香气的致美斋;修理名贵时钟、手表的李占记;还有这一时期广州新兴商业的代表,新大新以及广州百货大厦。 

  作为广州本土原址经营历史最悠久、文化底蕴最深厚的新大新,新中国成立后,大新公司收归国有,1989年以新大新公司的店名原址重建复业。 

  新改革新开张也迎来了新成果。1990年是新大新公司的营业楼落成开张的第一年,当年的商品销售总额是1个多亿。以后每年,新大新的年销售以50%的幅度猛增,1995年登上了11亿元的台阶,创下当年全国每平方米销售额最高的百货公司,也上榜亚洲最佳百货公司之列。 

  2008年4月,新大新公司通过公司制改革从全资国有企业改制成为国有绝对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改名为广州市新大新有限公司。2009年12月,广百股份上市后正式全面收购新大新,“新大新”品牌依然使用,标志着两家公司实现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 

  “新大新属于当时城内最好的百货商场,许多追赶潮流的市民都喜欢来到新大新公司闲逛、购物,‘逛公司’一词就是由此而发展起来的。”广百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永志,见证了新大新的变化点滴,他说,新大新当时风头一时无两,在新大新买了东西后,都会引来不少艳羡的目光。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发展的10多年间,曾先后开了多间门店:东山广场店、名汇商厦店、荔湾商厦店、维多利店、番禺易发商厦店、三水店。”黄永志说。 

  新大新附近的高第街服装专业街、西湖路夜市也很风光。西湖路“灯光夜市”逐步崛起。临时搭置竹棚作时装售卖点档,鼎盛时多达几百档。两年后设立为步行街的北京路,在这一时期依然“霸气十足”,北京路上的广百百货于1999年创下的单店日销售1400多万元的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2000年后电商冲击以及零售消费疲软,新大新的发展也遭遇不少困境,再加上大型购物中心层出不穷,新大新从纯粹的传统百货,向百货综合体转型。 

  正佳广场 

  推动传统商业向体验消费转型 

  环市东商圈是上世纪90年代广州倾力打造的CBD。其间世贸中心、友谊商店作为高档的百货商场,吸引了大众目光。但随着城市中轴线东移,到了上世纪末环市东商圈略显老态,接着广州市“南拓北优、东进西联”城市空间发展布局构想逐步实施,老城区作为商业中心的传统地位已经受到冲击和削弱,昔日繁华的商业街区日渐萎缩。 

  与此同时,以1998年正式开业的天河城广场和后来居上的正佳广场为代表的天河路商圈在迅速走向成熟、壮大。踏入2000年,外地人到了广州,都不能不去天河商圈看。 

  天河城一开始也是百货商场,但不久就引入了超市,开设了国内第一家“卖菜”的超市——吉之岛。 

  “商场里面卖菜卖肉,还是进口的,可是新鲜事啊。”小林还记得,妈妈每次买水果都要到吉之岛超市。很长一段时间,天河城东门载顾客的摩托车,打的士说去天河城,说去吉之岛,马上开车,没有不认识路的。 

  由于人气爆棚,天河城顺势就在五、六楼引入餐饮和影院,甚至开设了游乐场。 

  正佳广场的创新更是引人瞩目,他们首先开始了推动传统商业向体验消费转型,打造集旅游、文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全新功能于一体的跨界超级体验目的地。 

  2016年开业的正佳演艺剧场更是聚积大量人气。正佳演艺剧院驻场演出《乱打厨神秀》是首个登上美国百老汇舞台的亚洲剧目。据统计,剧目上演以来,周末上座率不低于95%,平时也不低于70%。春节黄金周甚至出现了一票难求的情况。 

  “正佳效应”引领商圈内的商业体产生深刻变化:太古汇引入戏剧、文学等多元体验,打造商圈内首个数字图书馆,演艺剧院举办交响音乐会;万菱汇引进西西弗书店,为商场注入文化元素;太阳新天地引入精准营销大数据平台,实行会员积分微信兑换停车票。 

  传统商场和“互联网+”融为一体,文化、旅游、商贸、科技的各种混搭、融合赋予商业企业旺盛的新活力。如今,购物中心已成为商业步行街最强大的竞争者。 

  作为华南第一大商圈,商圈里天河城、太古汇、正佳广场曾连续三年位居中国购物中心排行榜前10名。2017年上半年,天河路商圈商品销售总额超过5020亿元,全年预计将超10000亿元。 

  而今,这种第五代购物中心,不独属于城市中心,也悄然出现在城郊。“城市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大型购物中心的兴起,现在广州近郊的区域社区商业也日趋成形,这代表着另一种商业生态。”广东省流通业商会执行会长黄文杰说。以番禺华南板块边缘雅居乐剑桥郡为观察样本,该小区位于番禺南村,拥有70000平方米的社区商业,其中包含广州最大社区广场式购物中心。 

  “一般性的消费不会像以前那样千里迢迢、坐一两个小时的车到这些传统的商圈去购物了,局部区域型、社区型的商业崛起,就是基础消费的便捷性需求导致的。”黄文杰表示。 

  ?对话 

  广州商会总会会长荀振英: 

  打造现代商都应 

  多种业态全面发展 

  曾经“不到南方大厦,不算到了广州”的城市地标,到后来的北京路步行街、天河路商圈的天河城、正佳广场及珠江新城……城市中心的变迁,见证着广州城市的发展,也伴随着商业业态的变化和发展。 

  广百集团原董事长、广州商会总会会长荀振英却认为,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重视发展新的商业业态没错。但广州是千年商都,老城区有浓厚的商业氛围。打造现代商都,广州商业应该多种业态全面发展。 

  老城区商圈面向的是全球消费者 

  南方日报:广州商业30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荀振英:是的。商业发展是随着城市变迁、经济形势发展和消费者需求而发生变化的。新城区人口增多,肯定会带来新商圈的快速发展,但不能忘记广州是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千年商都,除了要服务本市人口外,还有全世界的消费者。新城区的发展并不意味着老商圈的消亡。 

  南方日报:国际大都市老城区商业都是城市的金字招牌。 

  荀振英:国际城市无论是巴黎、伦敦,还是东京老城区,这些商城都因吸引着大量的国际游客而生机勃勃。北京、上海也没有放弃老城区商圈,无论是去王府井、西单还是南京路、淮海路,都是熙熙攘攘,人流大得不得了。 

  南方日报:老城区的商业也有自身的优势。 

  荀振英:广州老城区不仅商业氛围浓厚,还有新城区不可复制的商业元素,那就是大量闻名遐迩的老字号。人们去北京旅游肯定要去王府井、西单、前门的老字号体验。去上海,不逛南京路、淮海路也不算到上海。但广州老城区的老字号,随着商圈的东移正在逐渐衰落。 

  南方日报:为什么北京、上海老城区的商业繁荣,广州就不行呢? 

  荀振英:那是因为我们过去没有全面规划和深度前沿的开发。从十多年前开始,受同质化、行业多渠道挤压等影响,百货业亟待突出重围,找寻新的盈利模式。传统百货在经营模式,从品牌选择、营销策划、细分市场等多方面都需要创造新的利润空间,新的商圈发展势在必行。但老城区商圈有那么多年的积累,有千年商都深厚的底蕴,我们不能放弃。 

  找准自身定位寻求差异性发展 

  南方日报:这些年电商冲击也让商业的日子不好过。 

  荀振英:电商的冲击也让传统商业不断地想法创新。在广州新的天河商圈表现得比较突出。比如,正佳的商旅文相融合,创造出了一种新的商业业态。 

  南方日报:北京路商圈这两年也在强调商旅文融合的模式发展商业。 

  荀振英:不错,每年春节时广府庙会都会让北京路商圈火一把。尤其是今年,第七届广府庙会如期而至。广府庙会以广州城隍庙为始发点,以北京路文化核心区为中心并向周边区域辐射,吸引数百万群众热情参与。北京路商圈的日销售额,那段时间甚至高过了天河商圈。 

  南方日报:这也证明了老城区商圈还是有很大潜力可挖。 

  荀振英:是的。上海以新天地为代表的老城商圈改造就很成功。不仅让沿街商铺更火红,而且改变了石库门原有的居住功能,创新地赋予其商业经营功能,把这片反映了上海历史和文化的老房子改造成餐饮、购物、演艺等功能的时尚、休闲文化娱乐中心。漫步新天地,仿佛时光倒流,有如置身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但一步跨进每个建筑内部,则非常现代和时尚,让海内外游客品味独特的商业文化。 

  南方日报:上海新天地的成功为广州的老城区商圈带来怎样的启发呢? 

  荀振英:广州的北京路及上下九具有悠久的商业史,也有更多的千年商都文化内涵。在北京路商圈,应该辐射扩大周边特色街区,依托千年古道、千年御苑、千年古寺等文化节点,打造“广府文化第一街”和“千年商都”博物馆;在上下九商圈,利用西关文化之优势,择地开辟“老字号一条街”,使之成为老城区商圈的重要旅游吸引点之一。找到自己的定位与新兴的天河商圈差异性发展,才能充分展现千年商都的魅力。 

  南方日报:互联网时代,人们与商业的连接方式由点状变成网状,社区新的商业业态也应该重视。 

  荀振英:如今社区区域集中型商业受到了更多的青睐。原本人们爱去的“高大上”的购物中心,而现在社区商业处于生活“最后一公里”的圈子,商家与顾客拥有无缝对接的近距离优势,足不出户即可解决日常消费问题,促使居民更愿意“舍远求近”。区域型或社区型商业中心满足的是居民就近购物的需求,这种最新的商业业态是另一种趋势。广州应该多种商业业态全面发展,才能打造更好的现代商都。

  记者 刘茜

(来源:《南方日报》)

总浏览量: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