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5线上娱乐
全文检索:
首页 文史资讯 bet365线上娱乐 党团史料 多媒体文史馆 专题文史 文史争鸣 区县文史 工作学习园地 辛亥革命
·从“火镀”到“电镀”——体现出广州人活跃的商业精神
·

从百货商场到大型购物中心

“买买买”背后的城市之变

·十三行两百年前就有跨国财团
·先施公司 先进的经营理念不输今天
·百年大押 藏宝夹万
·酝酿大变局的“一德-长堤商圈”
·此“城”可追忆
·清末民国广告里的岭南风土人情
·陵园西手机一条街 400米长的“叹息”
·文昌天光墟 日日人头涌
·“盛景”不再 岗顶电脑城 现撤离潮?
·民国年间的药店是是如何营销策划的
·新大新不新 老百货不老
·情迷天光墟
·广州男人的淘宝圣地又少一个:将军东电器城结束营业
更多>> 
商业
这个远去的行业曾经撑起了广州人的餐桌

   有这么一个行业,今天的绝大多数人都不曾见过它的存在。但它确确实实曾影响了每一个家庭。没有它,就没有桌上热腾腾的饭,没有冷雨夜归推门而入时扑面而来的温暖。它就是木柴业。一度,从东南西北而来的盛满了柴薪的航船,铺满了珠江的水面。如果我们说“食在广州”是羊城的一张名片,那么不起眼的木柴,当是这张名片不可或缺的幕后角色。  

乡间柴垛 
清代珠江江面上的航船中不少是柴禾。 

烧制瓷器需要大量柴禾。

  普通家庭一年所需柴薪量超过两吨 

  当代人吃饭,已经太方便。手机上一点,外卖小哥就把餐点送上门。在网络、物流高度发展的情况下,连厨房的燃气灶都成了摆设。除了乡下那些恋旧的老人家,有几个人还记得柴炉?还会煮柴火饭?但在过去,木柴是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首,是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和取暖要求第一重要的材料。 

  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在旧时使用木柴的量是惊人的。一方面,巨大数量的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就要消耗大量的柴禾;另一方面,发达的工商业,如矿冶、盐业、糖业、丝业、陶瓷业、砖瓦业,都是吃柴大户。据说清代以冶铁著称的佛山因铁炉较多,导致城市中气温升高;又如早在明代,广东很多传统以煎煮方式制盐的盐场,已经逐渐改为晒盐,也是受困于燃料缺乏之故。 

  那么不算工商业的话,一般人维持正常的生活,一天大约要使用多少柴禾?暨南大学的研究者刘正刚、陈嫦娥曾引多种历史资料做过估算:乾隆初年,官府对广州普济堂孤贫者每名每日给“食米八合,盐菜钱三文,食盐四钱,柴三斤半”。这应该是当时的最低标准,普通家庭和富贵人家的需求量当远超出,推测一般家庭一年所需柴薪量为45担,也即2.25吨左右。18、19世纪作为外贸主要港口的广州,还生活着洋人及其大量内地“走广”的商帮,也需要使用柴薪。当时洋人家庭佣人的工作之一就是负责劈柴搬柴。 

  宋元时期由于人口的大量增加,一些山区因过度砍伐而逐渐变为童山。如明代嘉靖《香山县志》记载:“自花树坑以东、南台以南,多深山大林,或穷日行,空翠濠淳,杳无人迹。嘉靖中,异县豪右纠合乡氓,无所不到,其矩木以为材,其杂木悉以为炭,获利甚富,趁者益众。南台以南,山渐以童,而焚炭之气与日争赭”。就是说在当时不仅许多过去曾是茂密林区的山地被砍光,而且烧炭产生的大气污染也很严重了。明末广州“从化流溪之地,万山绵亘,林木蓊郁,居民以为润水山场,二百年来斧柯不入。万历季,有奸民烧炭市利,尽赭其山,木既尽,无以缩水,于是泉源渐涸,田里多荒”。乾隆《番禺县志》也记载,禺山已出现“旧多松柏,今无存”的现象。 

  实际上一些老人可能都知道,在新中国成立前,白云山上的林木遭砍伐的都相当多。今天山上郁郁葱葱,覆盖率达98%的绿色,得益于近几十年来持续不断的植树造林、林相改造和山林管理。 

  由于砍伐太甚,广东各地民间都自发刻碑劝诫保护林木,以利子孙。至今这种碑刻,在广东保存下来的至少还有60余方,时间上讫明万历年间,下至清末。 

  曾经数百柴店遍及全城 

  但无论怎么说,在没有其他更好的燃料替代品的条件下,使用柴禾仍然是大多数家庭和生产者迫切的需求。刘正刚、陈嫦娥指出:“清末外国人已注意到广州人家的燃料使用,‘(广州)城市的燃料极其匮乏,整齐而成捆的干木柴成为商品。无数满载木柴的小船沿西江顺流而下,把薪火运入广州和香港。’” 

  曾任广州市柴商同业公会副主委、市煤建公司建材总店副经理的木柴业老行尊谭奀曾撰专文回忆广州木材的产销、使用等情形,当中保留了大量饶有趣味的细节,令我们可以一睹上世纪前半叶广州城市生活的一个独特剖面。 

  据谭奀介绍,木柴行业中,大户不多,大多数是小户和摊档,他们分布在广州市内接近河涌以及人烟稠密的地段,数量随着市道起伏而时有变化,“抗日战争前,全市经营木柴的达600余家,其中大户(柴栏)有40余家。如以经营东江柴为主,设在东堤一带的大兴、利安、利源等;以经营西江柴为主的,也设在东堤以至南堤临江一带,有大业、泗和、正和等10余家;以经营北江柴为主的,分布在黄沙、丛桂路、蓬莱路等地区的共有20余家,其中有英源、永大、祥兴、利源等等;其余中户(二手批发)也有40余家,小户500余家,均是零售店或摊档,也有不少是兼营酒米的”。 

  广州沦陷后,因交通阻塞,货源缺乏,人口减少,柴栏仅余四五家,如胜记、合利等,零售店(档)亦仅有200余家。当时城市附近四乡的树木均被砍,加工成木柴出售。不但榕树、木棉遭殃,就连杨桃、荔枝、龙眼、柚树等果树也不能幸免。可见在生活窘迫的日子中,水果等经济作物都成了非必需品,为人所不在意了,“他们用小艇载运树木、树枝来市出售”。 

  抗战胜利后行业有所恢复,大户达50多家,中户有40多家,零售户及摊档达900多家。新中国成立后,市民燃料逐渐由烧柴转向烧煤,既节省木材,又有利于水土保持,绿化大地。 

  看上去很简单的木柴 门道其实很多 

  谭奀介绍,广州使用的木柴,绝大部分来自东江、西江、北江的上游一带山区,尤以西、北两江为多,东江次之。集散地东江有老隆、河源等地区;西江有广西的梧州,广东的封开、江口、郁南、六步、四会、广宁等地区;北江有英德、连江口、黎洞、水边、横石、菠萝坑等地区。上述各地区均靠近河流,山连水,运输方便。无论哪里来的柴,都要由小船装运到各集散地再转大船运往广州。东江、西江柴船泊在广州东堤河面,由东堤柴栏承销;北江柴船泊在大坦尾、如意坊一带河面,由当地柴栏承销。市内零售柴店都是向这些柴栏进货。 

  刘正刚、陈嫦娥也指出,早在明代,广州城内的柴炭铺行就在官府的允许下对来贩运柴薪的商人征税,崇祯年间官府规定:“合行南海、番禺、增城三县议定,照各色铺行例,该地方有木户若干,尽列其名于一板上,按月轮流答应”。各行都立有行规,如始兴县的贩运商“向来行规除工价外,许排工随带零木卖钱帮补”,也就是允许运输工人夹带一定量的私货到广州贩卖,以补贴其工钱。他们还列举了一个案例:“嘉庆十年六月,木材商邓土井雇谭允受等为其扎排运木至广州出卖,因担心谭允受等搭带零木过多,路上耽搁,情愿多给工钱而不准搭带零木,遭到谭允受等反对,引发纠纷”。 

  今天我们看影视作品中的樵夫卖柴,好像很简单。其实在老行尊看来,这里面的道道多得很。谭奀介绍:“柴有……荷柴、石班柴、稠柴、椽柴、桂枝、香胶、松柴、鸭脚木和什柴。其中荷柴和石班柴身直、耐烧、多炭,家庭煮饭最佳,故有‘烧荷柴、食白米’的俗谚。荷柴价格因而略高,与米价比例约为1:10。荷柴的缺点是皮上有茸毛,劈时会飞开,粘在手脚上,会使人发痒。松柴由于含有松脂,便于点燃,火势猛烈,但燃烧时黑烟较多,易熏黑墙壁,家用则不大受欢迎,茶楼酒馆则乐用。什柴、椽柴枝干不大,易劈,生火快,价格低,用户欢迎。但木质松,不耐烧。鸭脚木炭少、火暗,不耐燃烧,但价格较低,也有买客。” 

  现在燃气、电灶、微波炉等加热设备的普及,烧柴日子应当是一去不复返了。但很多老人言谈之间,仍不时回忆起“柴火饭”的味道。那也是一种专属于一代人的独特记忆吧。

  文、图/记者 卜松竹 

(来源:《广州日报》)

总浏览量: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