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5线上娱乐
全文检索:
首页 文史资讯 bet365线上娱乐 党团史料 多媒体文史馆 专题文史 文史争鸣 区县文史 工作学习园地 辛亥革命
·老祠堂的龙舟师
·数字化的年代 他们在图书馆深处修古籍
·一本多媒体大词典竟然花了300万?
·匠心妙手 古祠重光
·广彩大师翟惠玲:不服输 45年就做一件事
·南箫粤声 三代坚守
·潮州金漆木雕修复展现广美工匠精神
·老宅刷“美容漆”美颜不成反催老
·作品被争相模仿 一时遍地“竹笋”
·蚌湖大钟楼 盼钟声重响
·嵌瓷60载 坚守如“山石”
·新会陈皮新玩法:发论文、开网店、推公号
·“针神”不断针培养后生无数
·开平民歌是有“生命力”的民间曲艺
·鬼马大头佛 一身好武艺
更多>> 
文化保护
“屋顶匠人”风雨37载
广州灰塑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邵成村曾承接多项古迹修复工程

  灰塑是岭南地区独特的传统建筑装饰工艺。除了陈家祠,在南海神庙、光孝寺、六榕寺等建筑文物中都可见到灰塑构件。 

2008年,邵成村被广东省和广州市先后命名为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州灰塑’代表性继承人”,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邵成村 
邵成村正在修复广州陈家祠屋顶的垂脊狮子灰塑。

  灰塑,民间又称为“灰批”,是岭南地区独特的传统建筑装饰工艺。根据《宋高僧传》记载,灰塑工艺在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就已存在。灰塑工艺到清朝发展最盛。灰塑主要用在门额窗框、山墙顶端、屋檐瓦脊、亭台牌坊等处美化装饰,与传统的岭南建筑三雕(砖雕、石雕、木雕)齐名。其原材料主要以石灰为主,具有耐酸、耐碱、耐高温、防水、防台风等特点,适合炎热潮湿的岭南气候。从灰塑最繁盛的明清时期算起,至少经历了500年以上的繁荣发展期。 

  5月30日,广州灰塑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邵成村,在他位于花都的灰塑半成品工作室,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为了多吃牛腩粉 进了灰塑这个门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州灰塑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邵成村至今已经经历了37年的“灰塑时光”,仅仅参加广州陈家祠的灰塑维护就达7次之多,但他总是谦逊地称自己仍未完全理解和掌握灰塑奥妙,“仍在不断努力学习中”。 

  1979年春节邵成村15岁,好奇心驱使让他跟随父亲邵耀波到省城广州工地。当时,最吸引他的不是灰塑,而是一碗一毛五分钱的牛腩汁猪肠粉。打工一天能赚到四五块工钱,可以买很多碗猪肠粉,这就让他一直在工地做了下去。之后,因为邵成村不想去上学,为了管教孩子,邵耀波就让儿子跟着学艺。 

  1981年,陈家祠首次灰塑大修,邵成村懵懵懂懂中就被父亲拉到发烫的陈家祠屋顶学做灰塑。邵耀波从配灰浆开始,手把手地教儿子学习这门技艺。邵成村回忆,他的父亲当年对他逐一示范了草筋灰、纸筋灰和色灰三种灰浆的制作:把干稻草与石灰膏混合、密封、发酵后,加红糖搅拌,即成为“草筋灰”;将玉扣纸与石灰油混合,加红糖和糯米粉搅拌、密封并发酵,就是“纸筋灰”;将制作好的纸筋灰中掺入颜料,就变成“色灰”。 

  掌握了原料制作,紧接着学习打草稿,其中最关键是如何塑形和加彩等技艺。邵成村在父亲的耐心示范和解读下,学会了灰塑。再往后,邵耀波经常带着邵成村到每一个工地去学习,直到1993年12月,73岁的邵耀波因病逝世。 

  失传矿物质材料 修复南粤名建筑 

  一路下来,邵成村先后中标并承接了广州六榕寺、镇海楼、南海神庙、佛山祖庙、石湾留耕堂等多处重要建筑古迹的修复工程。 

  2008年,邵成村应邀承接对佛山祖庙灰塑的修复。那一年,碰巧灰塑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一直承担佛山祖庙灰塑维修的石湾灰塑大师布威已经病重。邵成村首次采用失传的矿物质材料维修佛山祖庙灰塑,这也是广东第一次用回传统办法维修灰塑。如今佛山祖庙修复工程已历经10年,效果果然比用化工颜料好很多。 

  邵成村发现,矿物质材料除了不易褪色,还令屋顶更透气和循环。 

  四大步骤制灰塑 工匠手法有讲究 

  邵成村详细解读了一件灰塑作品的制作过程:制作一件灰塑作品,构图结构是第一步,在承力结构的核心部位使用钢筋、铜线塑造基本框架。第二步使用草筋灰填塞批底,完成这道工序后作品轮廓初现。第三步通过纸筋灰细化作品细节,质地细腻油滑的纸筋灰,令细节惟妙惟肖。第四步是上色,这个步骤特别注重涂色时机的把握,必须等到灰塑干到七成左右方可运动画笔。上色工具是一般的油画笔,下笔之前一定要心中有数,颜料不要蘸得过多,要细而匀称地落笔,但是又不能过多地反复,避免造成伤害。从造型,轮廓,细化,到最后上色,环环相扣且互为关联,每一步骤都至关重要。 

  邵成村说,其中对作品细节的刻画,主要通过纸筋灰完成。纸筋灰的厚度在5毫米左右,最多不能超过1厘米。工匠的手法在此就显得尤为重要,纸筋灰的厚薄深浅务必要一次到位,增增补补的返工会徒增灰塑的硬伤。 

  “屋顶艺术”考验意志 

  与其他非遗项目不同,灰塑必须在现场制作,要求户外高空作业,日晒雨淋条件艰苦不说,对灰塑制作者的应变能力是一种考验。完成一件灰塑作品,少则耗时数天,多则数月才成型。在这个过程中,坚持采用传统工艺和材料是灰塑传承人要守住的底线。在湿热高温的岭南地区,首先考验的是工艺人的坚守,要把烈日高温下的屋顶当成是灰塑匠人的“工作室”。 

  邵成村说,自己入行37年,在最近20年中,所带徒弟总数曾超过60人,至今留下来的徒弟包括自己的儿子,仅剩22人。值得一提的是,邵成村的儿子邵煜山最近也被列入广州市灰塑“非遗”传承人。邵成村表示,从现在开始,他打算让徒弟带“徒孙”,自己则把重心转到对灰塑工艺的研究上。

  文、图/记者 黄丹彤 

(来源:《广州日报》)

总浏览量: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