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5线上娱乐
全文检索:
首页 文史资讯 bet365线上娱乐 党团史料 多媒体文史馆 专题文史 文史争鸣 区县文史 工作学习园地 辛亥革命
·手机扫一扫 文物活起来
·蚝壳为墙 冬暖夏凉
·广州拟活化一批历史建筑 串成一片最广州文化景观
·“时尚”广府庙会 广式过年新体验
·过好元宵 年才算完满
·“广州古城游” 旅游电车首发
·百花深处诗浓 丽人冢上春秋
·“蜀道难” 将成历史
·琶洲古琴 世界新曲
·

车歪炮台

拱卫广州的重要江防炮台

·十八巷书声琅琅 六百年耕读传家
·南江古水道 停驻在山水间的岁月故事
·半月古村玉带绕 白石麻街通水乡
·溪头稚子乐 树下古村悠
·“深闺”碉楼 诉侨乡故事
更多>> 
文物与旅游
到广州的最南端看看最古老的妈祖庙

  1992年,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妈祖》邮票,全套一枚。画面上是矗立在湄州岛湄峰上的巨型妈祖石雕。当时集邮文化仍很盛行,但记者所在的北方小城,一众邮友觉得奇怪:这人很出名吗?为什么给她发邮票?时间一晃就进入了新世纪,当越来越多国人的足迹行遍万里海疆且走出国门,常惊奇地发现,当年那个邮票上谁都不认识的女人原来到处都是她的像。在广州南沙的塘坑村里也有一座小小的天后庙,据说始建于明代,是广州最早的天后庙。  

天后古庙(塘坑中街29号)
 
妈祖救船 

天后雕像 @广州南沙天后宫 

  既是海神庙宇 也是村中“会堂” 

  南沙街塘坑村塘坑中街29号的这座天后古庙,远不如虎门口大角山上的那座全球同类建筑规模之最的天后宫宏大。它不过是一座小小的房子,坐北朝南,面阔三间9.8米,深两进13.4米,占地面积131.32平方米。两进均为人字封火山墙,碌灰筒瓦,绿琉璃瓦当,滴水剪边。墙由青砖砌成,花岗岩石脚。庙门前西侧有一口花岗岩井口,红砂岩井身的石井,据说仍时有村民取水。 

  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黄利平告诉记者,这座天后古庙始建于明代,是广州现存最早的天后庙。特别有意义的是,庙中现保存一方清代嘉庆三年的石刻,高1.45米,宽0.48米。它告诉了我们许多史籍不载的历史。 

  黄利平分析说,从碑文可见,塘坑村的这座天后古庙是“吾乡拓基之始所由建也”,即始建应在明代中期。由此可知珠江口地区天后崇拜在明代中期已普遍存在,并深入根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碑文中有“今者民和年丰,风淳俗朴,烽烟陆靖,溟渤澜安,是则神之寔造福于乡人而与吾乡相始终也”的字样,可知在当时的人们心中,天后可以在生活的各方面发挥作用,是无所不能的神,其“法力”的作用范围远不止水神所辖的领域。比如,村民在几次大旱灾期间都在此求雨,据说效果很好。因此,天后庙也成了村里的议事中心,“凡乡有事,必议于庙中,事无不立,乡人赖之”。这显示出珠江三角洲天后信仰的独特风采。 

  广州南沙早有祭祀天后的记载。据《粤海关志》记载,在鸦片正史战争时官府的军营如上横档炮台就建有天后古庙。历史上南沙的村庄几乎都曾有自己的天后庙。对村民来说,它们当然是供奉神灵的庙宇,但也同样是一墙之隔的“邻居”,是每日路过的小屋。如此而已。 

  南沙黄阁镇莲溪村丹桂路,还有一座相传建于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的天后庙。关于它,又有一个美好的故事:相传天后云游路过此地,见田园秀丽,风景迷人,颇为钟情。有一段时间,黄阁开村始祖麦必荣路过月岭山下,常隐约听闻荆棘丛中有铮铮凿石之声,不明就里,也没主动去查看。一天凿石声忽然停止,他壮胆拨开荆棘一看,有一座崭新的小庙,里面供着一尊天后的玉像。他大喜说道:“有村必有庙,有庙村安宁,何况其庙自然所赐”。于是他对其重加修整扩充,名为“天后古庙”。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人们将原来几十平方米的小庙扩建为近千平方米,称为大庙。当时庙内的木雕、砖雕、灰塑、泥塑、铁铸等装饰构件用料上乘,做工精美,声名远扬。 

  1889年天后宫再度重修,其后20年间是它香火最鼎盛的时期。很可惜,后来军阀混战,日寇侵华,天后古庙荡然无存,只剩下门外桂树。上世纪80年代,村民在原址重建天后庙,虽然规模较小,但“七星伴月”旧貌重现还是令人高兴的。 

  “九牧林家”之后 出生与众不同 

  天后姓林名默,又称林默娘。 

  还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段子:北方地区一些脑筋活络的市场营销人员,初次见到福建、广东口音的生意人,有时主动称呼“林先生”“黄先生”。对方诧异,他便哈哈一笑:你们那里,不是姓林,就是姓陈、姓黄啦! 

  段子自然是段子,毕竟源自生活。作为中国第十六大姓,“林”是个典型的东南姓氏。光是福建、广东、中国台湾,林姓占全国汉族林姓人口的60%。两晋之交林、陈、黄、郑、詹、邱、何、胡“衣冠八姓入闽”,奠定了今天林姓分布的大格局。 

  江山代有才人。时间进入了唐代,处于东南一隅的福建地区经济文化开始振兴。以林蕴、林藻等人为代表的闽中士子通过科举考试率先走出福建,迈出了福建文教振兴的第一步。此时,林姓也发展为泉州的第一大姓。天宝年间曾任检校太子詹事的林披,有九个儿子都当上了刺史,时人称为“九牧林家”。自唐至今他们的后裔繁衍众多,广泛分布于闽、台各地。 

  林默娘就是“九牧林家”的后裔,是一位由人上升为神的传奇人物。她是北宋建隆至雍熙年间(960~987年)人,祖籍福建莆田湄洲岛。据林氏族谱记载,妈祖是林披第六子林蕴七世孙女。传说在这个女婴将要出生前的那个傍晚,邻里乡亲看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照耀得岛屿上的岩石发红。因此,父母感到这个女婴必非等闲之女,特别疼爱。 

  林默娘自小在海边长大,精熟水性,有着高超的游泳和驾舟技能。她靠着一身本领,不惧风浪,在恶劣的天气中经常腰悬桅灯,单舟出海,在大风大浪中营救遇险的渔船或商船。遇到无法出海的恶劣天气,她就会站在屋顶或登上湄洲顶峰,高举火把或灯笼,为迷航的船只引领方向。宋雍熙四年(987年),林默娘因出海救人,不幸葬身大海,年仅28岁。此后,林默娘被沿海人民尊为海上女神,立庙祭祀。至今,林氏宗亲仍称妈祖为“姑婆”“姑婆祖”“天后圣姑”“天上圣母姑婆”等。 

  至今沧海上 无处不馨香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妈祖信俗”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关于林默娘的事迹和传说,在宋、元各代的古籍及小说中都有很多记载。从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起至清朝,历代皇帝先后36次册封,爵位由“夫人”“妃”至“天妃”,立庙京师。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封“天后”并列入国家祀典,进行春秋祭祀。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现在有4000多座妈祖庙,妈祖信众2亿多人。 

  黄利平认为,在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文物遗存中,天后庙是最有代表意义的文物,“在中国1.8万公里的海岸线上,南至海南、广西,北至辽东半岛,生活在辽阔的滨海地区的中华民族有着一个共同的信仰,这就是保佑沿海地区人民的天后,它是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一端人民共同信奉的神”。可以说没有一个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处没有天后庙,仅香港地区就有70余座天后庙。 

  “平生不厌混巫媪,已死犹能效国功”,学者刘福铸说,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妈祖宫庙题咏是南宋状元黄公度作于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的《题顺济庙》。而宋代仙游人廖鹏飞是第一位为妈祖祭祀活动撰写迎享送神歌辞的文人,他在1150年写下这样的文字:“岁岁祀兮民乐康,居正位兮福无疆”。 

  妈祖从东南沿海的福建发端,在地理方面不仅可以东北交通日本、高丽等东北亚各国,还可以南通南洋各地,兼有东、南海之利。妈祖信仰北进南伸闽、广、浙、淮,甚至随着元代漕运而北达直沽,在海南岛琼山、万州、崖州等沿海各地也出现了妈祖庙。明初轰动一时的郑和七下西洋又将妈祖崇拜推向一个高潮,各地妈祖庙大量修建、重建。“至今沧海上,无处不馨香”,大家为什么感念妈祖,或许是因为她以看似普通人的力量,做出了超越所有人之上的壮举,她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文、图/记者 卜松竹(除署名外)

(来源:《广州日报》)

总浏览量: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