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有2300年历史,但是如果从1921年广州建市之日算起,广州市的历史仅有97年。广州市成立之后的一年内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呢?今天的《旧闻新读》谈谈这事。
比较完整地记录广州市成立一年后的变化的,是我们熟悉的一个人——近代教育家黄炎培。
1921年10月24日,黄炎培抵达广东,参加了为期半个月的全国教育会第七届联合会。会议之余,黄炎培也没闲着,或亲自考察,或根据报纸,对广州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回去后就写了这本书——《一岁之广州》,将当时广州的模样呈现在我们面前。
广州市政分为三部分
当时的广东省准备改组市政,想通过法制编纂会建立广州市制度,孙科当时正好是编纂委员之一,众人又因为他留学美国多年,对各国城市制度有过研究,于是推举他为主稿,起草《广州市暂行条例》。法制编纂会加以反复研究,并在1921年2月15日正式实施,孙科也由此成为广州市第一任市长。
当时的广州市政组织分为三部分:市行政委员会、市参事会、审计处。市行政委员会有决议执行市行政事务的权力。市参事会虽规定是代表市民辅助市长行政的代议机构,但实际权力很有限,很多事务并非必经参事会决议才可施行。审计处则起审计、稽核的作用。
开始治理水浸街问题
广州市成立近一年以来,最困难的一点就是财政。1921年度财政收入预算是196万元,至于支出,共计288万元,财政赤字为91万多元。为解决入不敷出的问题,当时的措施主要是裁撤行政机构和官职、公务员降薪、改革会计制度。
当时的广州也面临水浸街的问题,一遇到大雨,街道就遭水浸。工务局和卫生局协作,疏通了约1500米的沟渠。
计划兴建市政府大楼
全市规划了三所公园,第一公园就是现在的人民公园,第二公园就是东较场公园,第三公园就是海珠公园。但当时还处于规划中,尚未动工。官方还规划了模范村,其实是将大面积的墓地开辟,兴修模范村并出售,以增加财政收入,当时也尚停留在设计图阶段。
官方同时规划兴建行政中枢,在当时是破天荒的创举。由于种种原因,广州市政府大楼是在此之后的10多年后才开始建造的。
用先进方法管理卫生事业
广州市特地聘请专门人才,用科学先进的方法从事卫生事业。设立了专门的洁净科,用来清理街道沟渠,环卫工人多达800人,在整个国内都没有可匹敌的。官方将全市分为6个卫生区,调查市民卫生状况,并要求每日上报。官方推进最困难的是医生注册一事,要求中医和西医都必须注册取得行医资格,招致医生极大反对,但最终坚持下来。短短两个月,有228名西医注册,1300多名中医注册。
广州市还规定父母及监护人有让儿童入学的义务,义务教育年限为7年,6岁开始,13岁为止。当时已到了9岁还没入学的,要进入小学简易科学习,如果已被雇用为工人的,要上夜校的小学简易科。
记者 何有贵
(来源:《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