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5线上娱乐
全文检索:
首页 文史资讯 bet365线上娱乐 党团史料 多媒体文史馆 专题文史 文史争鸣 区县文史 工作学习园地 辛亥革命
·西关地名 悄藏广缎记忆 贵族定制 见证广彩辉煌
·56岁2号船台谢幕 广船老厂区搬迁加速
·“中国第一家”橡胶厂的兴衰
·中国第一家电灯厂建在广州
·广州古船长期处于国内先导地位
·中外商船珠江“百年大战”
·“广州制造”先驱温子绍百多年前造枪造船造“火箭”
·辍学打工 草根逆袭成巨贾 潜伏洋船 首制国产柴油机
·老站新生
·广州华侨糖厂:“植入”国际大牌的隐形糖冠军
·你的童年回忆可有它们的甜蜜?
·静守光阴三十年 调出广货缕缕香
·广氏菠萝啤:昔年“最潮”饮料“重出江湖”记
·清代调音锤产自濠畔街
·渡海而来的珍宝 造就“广州匠”
更多>> 
工业
你的童年回忆可有它们的甜蜜?

  20世纪50年代,广东工业迎来了全新发展时期,其中以顺德糖厂和中山糖厂为代表,而且恰巧代表“一新一旧”。“一新”的是中山糖厂,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自行设计、自行制造设备、自行建设安装投产的大型糖厂之一,是新中国的新工业代表之一;“一旧”是顺德糖厂,1934年,当时的广东省建设厅集资17万英镑,委托捷克斯可达工厂承建顺德糖厂,1950年成为广东国民经济的“支柱大厂”之一,为新中国的工业起步立下功劳。

  两大糖厂不仅为国民经济做出杰出贡献,还成为当地就业、工人福利、社区生活配套等“标杆指标”,当时被人誉为广东工业的“甜蜜时代”。时过境迁,随着广东工业一个又一个大踏步的跨越式发展,当年糖业的两大“老大哥”——顺德糖厂与中山糖厂,如今已彻底告别历史舞台,但两大糖厂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遗迹,还有诸多现在难得一见的工业设备文物。

阮叔讲述中山糖厂的光辉岁月。

中山糖厂码头旧址

顺德糖厂旧址 记者 曾毅 摄

 

  忆往昔

  “甜蜜勋章”:周总理亲颁嘉奖旗

  得知记者要来中山糖厂采访,年过七旬的原糖厂政工干部阮叔一大早特意从珠海赶回中山糖厂,滔滔不绝地讲述老一辈人在中山糖厂铸造的激情岁月。“1959年,中山糖厂被评为全国社会主义先进集体,在全国群英会上,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给中山糖厂代表李志中厂长颁发奖旗。”阮叔从原中山糖厂文化中心的书桌里搬出六七本大相册,向记者讲述每一张相片背后的辉煌历史。

  为什么周恩来总理会亲自给中山糖厂颁发奖旗?阮叔透露,主要是因为中山糖厂成立时间短就产生了巨大的效益。1957年年底才建成投产,却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为国家赚取了两倍糖厂的投资额。1979年,中山糖厂又获得了国务院的嘉奖令。经过糖厂全体员工艰苦奋斗踏实进取,糖厂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

  而比中山糖厂历史更为悠久的顺德糖厂,它的“甜蜜勋章”也有着史海浮沉的印记。1934年,以“糖业救国”为名,当时的广东省建设厅集资17万英镑,委托捷克斯可达工厂承建顺德糖厂,一年后糖厂正式建成投产;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顺德糖厂迎来辉煌,产量不断提高;1990年,顺德糖厂产量急剧下降,1993年正式停产,之后进入改制期。但在2010年后,顺德糖厂作为工业遗址的珍贵历史价值开始越来越受到重视。2013年,顺德糖厂位列广东省文物局“十大新发现”之一,同年国务院公布顺德糖厂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甜蜜精神”:艰苦奋斗甘从中来

  顺德和中山两大糖厂都是广东有名的“工业大厂”,并为当时的国民经济取得了很多成绩。以中山糖厂为例,1955年11月动工,1957年12月27日投产。糖厂投资1657万元,投产时设计日处理甘蔗能力为2000吨,生产白砂糖和赤砂糖。20世纪80年代,糖厂除了生产砂糖外,还扩大到生产冰片糖、凸版纸、书写纸、有光纸、酒精、冰醋酸、鲜蔗汁、鲜橙汁以及对外供电等14个项目。

  广东糖厂的“老大哥”顺德糖厂的生产能力更是“威水”,在1934年投产时,压榨能力为每24小时1000吨。新中国成立后更是焕发强劲的“第二次生命力”:1950年起,政府大力投资糖厂,增加设备;1951年兴建酒精车间;1964年,糖厂扩建,日均新增一到两千吨的压榨机,日榨能力增大到3600吨。

  可以说,从20世纪中期至80年代的数十年里,两大糖厂一直是广东乃至中国制糖业的骨干企业之一。而伴随着这些强劲生产能力的,是那个时代糖厂的艰苦奋斗的“甜蜜精神”。记者跟随阮叔行走在糖厂中,阮叔指着一排红砖瓦房告诉记者,这一排苏联式的宿舍平房分成二栋,每一栋五个房间。“时任广东省省长陈郁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狠抓甘蔗的综合利用,每次来中山糖厂调研和指导工作时,都是住在这排苏联式的瓦房中。”阮叔感叹,省长来考察都是与工人们一起排队取餐,吃的也是非常普通的烙饼裹大葱,与工人们生活在一起,非常朴素。很多领导来视察,都是骑一辆自行车就过来。

    叹当下

  中山糖厂:厂房已改街坊犹在

  上世纪90年代,在国企改革历史潮流中,中山糖厂这座曾与中山县平级的国企也不能幸免。2000年,中山糖厂实现全面转制,如今,中山糖厂已经变身为新糖社区,原厂房也改为一座发电厂、一座造纸厂以及一座饮料厂。流水线上面的设备基本上被淘汰,但是昔日建造的仓库和码头上的调运货物的吊车架仍然还在。阮叔站在河边指着河对面的码头说,“河对面码头边上那对绿油漆的吊车架是原来就有的,调度室用来调度甘蔗原料,改制后的新造纸厂里面有部分老设备是糖厂的,但也基本上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了。”

  站在黄圃牛岗山东麓的鸡鸦水道的糖厂专属码头上,阮叔一边比划一边向记者介绍昔日糖厂开榨时的火热场景。水道上聚集了从各地赶来的运蔗船,由调度室统一指挥蔗农,将甘蔗过秤、砍蔗、再由吊车送往传输带、入仓,再经过压榨、过滤、蒸发等环节,最后出来的便是亮晶晶的白砂糖了。

  与其说阮叔是倾情讲述着这段历史,不如说阮叔通过讲述这段故事又回到过去的峥嵘岁月中。一路上,不少糖厂家属都在与阮叔打招呼,阮叔拍了拍一位工友大叔的肩膀感慨道:“还是生活在糖厂亲切啊。在这里生活,有并肩奋斗多年的老兄弟,可惜不少的老人都走了,他们没有看到糖厂转制之后的样子。”

  家住南头的小敏回忆起童年的快乐,离不开中山糖厂出品的“蜂巢”系列饮品。中山糖厂的“饮必美”、菊花茶都是她童年里的永恒记忆。“那时没有牛奶,更没有碳酸饮料,每逢节假日都喜欢去看外婆,因为外婆在中山糖厂工作。喝上一瓶‘饮必美’,感觉就是最快乐的事情。”小敏告诉记者,如今还时常梦见疼爱她的外婆,想起外婆带回家的饮料和麦芽糖。

  “甜蜜生活”:

  小伙不愁娶

  姑娘不愁嫁

  巨大的产值以及超高的效益,也让顺德糖厂与中山糖厂的职工成为当时“最被羡慕的一群”。改革开放后才出现的“全配套式生活小区”,在当年已在两大糖厂的职工生活区出现。以顺德糖厂为例,小区内有电影院、幼儿园、标准游泳池、公园等一系列的设施,甚至连家里的电都是糖厂自己发电供应的,糖厂的工人是真正生活在“甜蜜时代”中。

  “小伙不愁娶,姑娘不愁嫁。”这句话确实体现了中山糖厂当时的社会地位之高。阮叔介绍,他从部队转业回来之后,最初是在沙朗担任行政干部,一个月工资才38元,而他调入糖厂做工人,一个月却有43.97元。“不要小看这6元多钱,要知道当时吃一顿饭也就是5分钱,而且这个工资比一般的行政干部的工资都要高。”那时,中山糖厂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后来还开办了721工人大学,为国家输送了很多人才。中山糖厂效益好了,保健部、歌舞厅、电影院、游泳池等诸多当时稀有的配套,在中山糖厂都是水到渠成。

  顺德糖厂:已有规划或迎新生

  顺德糖厂停产多年,终于有了成熟的开发“迎新生”计划。此前顺德区相关部门以及糖厂目前资产持有方,就糖厂改造、保护等事宜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考察论证,本报记者也跟随了专家团进行考察。

  “时光隧道”保存完好

  专家进入糖厂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区域后,就如同进入了一个“工业时光隧道”,大到一整个几千平方米的厂房,小到一个普普通通的红砖,都能引起专家、设计师们的赞叹。记者在现场看到,重点文保区域还保留着1934年从捷克运来的中空砖。广州市政协委员李志坚仔细观察后感慨道:“没有想到这些砖经过80多年,依然还保留得那么好!”而来自荷兰的设计师Teisman先生就赞叹糖厂车间上层层叠叠的玻璃,他认为这些是“别致的工业之美”。

  而在糖厂原生产车间,“时光隧道”的感觉就更加明显。车间一层基本都是20世纪30年代的机器,有浓厚的蒸汽工业的痕迹,二、三层是新中国成立后工业改造的设备。虽然基本是1950年以后的技术,但依然可以看到新中国不断进步、跨越发展的成就。

  广州思哲设计院历史街区与新农村发展建设研究所所长汤浩宁告诉记者:“糖厂这些设备不仅是顺德的宝贵财产,还是广东省乃至全中国的宝贵财产,一定要为我们的后人好好保留下来。”

  有望成国际范乐园

  经过专家调研,糖厂往哪个方向改造呢?记者了解到,初步方向有两个,一是吸引国际级优秀设计师入驻,成为设计师们的“乐园”;二是依托厂房目前区域,建设一些让普通市民也乐于其中的“乐园”,包括工业博物馆、主题乐园等,这两个方向可以共存。糖厂的其他区域,则有可能建设成为一个“非常特别”的主题乐园。

  对于工业博物馆方面,李志坚认为还有很多方向可以挖掘,“比如中国的制糖历史,可以糖厂为一个支点进行系统的介绍。”另外不少专家也提到,当时糖厂建设的背景,是“实业救国”,“从这个角度看,糖厂也完全可以成为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李志坚说道。

     文/记者 潘斌 曾毅  图/记者于涛(署名除外)

(来源:《广州日报》)

总浏览量: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