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5线上娱乐
全文检索:
首页 文史资讯 bet365线上娱乐 党团史料 多媒体文史馆 专题文史 文史争鸣 区县文史 工作学习园地 辛亥革命
·西关地名 悄藏广缎记忆 贵族定制 见证广彩辉煌
·56岁2号船台谢幕 广船老厂区搬迁加速
·“中国第一家”橡胶厂的兴衰
·中国第一家电灯厂建在广州
·广州古船长期处于国内先导地位
·中外商船珠江“百年大战”
·“广州制造”先驱温子绍百多年前造枪造船造“火箭”
·辍学打工 草根逆袭成巨贾 潜伏洋船 首制国产柴油机
·老站新生
·广州华侨糖厂:“植入”国际大牌的隐形糖冠军
·你的童年回忆可有它们的甜蜜?
·静守光阴三十年 调出广货缕缕香
·广氏菠萝啤:昔年“最潮”饮料“重出江湖”记
·清代调音锤产自濠畔街
·渡海而来的珍宝 造就“广州匠”
更多>> 
工业
“广州制造”先驱温子绍百多年前造枪造船造“火箭”

  大家都知道,建设国际航运枢纽,是当下广州加快建设的三大战略枢纽之一。作为一个爱钻故纸堆的小女子,我一边遥想远景,一边又禁不住好奇,在这座心爱的城市,在“风云际会”的两百多年里,有多少前辈为了打造属于它的航海传奇而付出了心血与智慧呢?带着这个问题,在一堆尘封的史料里仔细嗅探,我遇见了今天故事的主角——广州近代制造业的先驱温子绍。

  自费游学意大利

  归粤执掌机器局

  据第13辑《黄埔文史》的记载,1833年生于顺德龙山小陈涌的温子绍是个响当当的“官二代”,他的祖父温汝适曾是嘉庆年间的兵部侍郎;父亲温承悌则曾担任刑部主事。

  自小痴迷军械技术

  温氏父子手中权力不小,为人却十分谦和,他们在京城集资修建顺德会馆,为乡里子弟进京赶考提供安身之地,据说后来康有为、梁启超都经常去顺德会馆蹭饭聊天;在家乡,他们也温和待人,做了不少善事,1854年顺德洪门三合会(“洪门”,即金庸迷们个个耳熟能详的“天地会”)起义之时,造反的乡民因为敬重他们,对温家一根毫毛都没动。做人做到这个份上,温爷爷和温老爹可以说是相当成功了。

  史料上说温爷爷和温老爹传统学养深厚,擅长诗词书法,在朝中属于“保守派”,而温子绍自小热爱军械技术,脑子又特别灵光,在家里搞了不少实验,偶尔还会因为研究炸药技术,炸掉自己腿上一块皮,因此总不了挨训。不过,他“有巧思,善于制作”的名声还是渐渐传了出去。话又说回来,温爷爷曾官至“兵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温老爹又曾在刑部当官,保守归保守,却相当注重真才实学,也深知军械技术之重要。若他们真是一味注重寻章摘句的守旧之辈,温子绍能不能成长为中国近代军工业的一代“祖师爷”,还真不好说了。

  成功试造连环快枪

  1873年,时值洋务运动方兴未艾之时,两广总督瑞麟在城南文明门外(今文明路)设立了广东机器局(以下简称“机器局”)。他一眼就相中了温子绍,请其出任机器局总办。彼时的温子绍,刚过而立之年,又从意大利、英国游学了一段时间回来。他的游学可是货真价实的, 天天惜时如金,不是啃外文资料,就是实地考察舰船炮艇,恨不得把西方国家军械的门道全学到手。完全不像现在很多人,到几所常春藤名校转一圈,拍几张照片,回来就可以往自己脸上贴金,号称“游学”过了。

  为了考一考温子绍的实战能力,瑞麟还特意给了他一个任务——与十三行联泰号(没错,就是我们在中学历史课本里学到过的“陈联泰”机器厂)合作,试造一支后膛七响连环快枪。造枪实验大获成功,温子绍顺利“过关”,出任机器局总办。

  (本文参考资料:《黄埔文史》、《顺德温氏传奇》等)

  一个洋人不用 造船全靠自己

  其实,如果只是一介布衣,就算温子绍再有才能,也未必能当上官办机器局的掌门人,幸而他还有一个员外郎的官衔,不过,这不是走科举仕途得到的,而是捐(买)来的。虽说,捐来的官衔一向让人看不起,但对一颗痴迷于机械技术的大脑来说,天天苦读人云亦云的八股文,简直是在谋杀自己的创造力。

  经费少 请不起洋匠

  温子绍执掌了机器局之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只有两个字——缺钱。那时洋务运动的大户——江南制造局和福建船政局都有朝廷的大笔拨款,但广东机器局却只能由地方官自筹资金,经费少得可怜。钱少,自然请不起洋人。要知道,福建船政局每年给外国工程师开出的薪水高达4万两白银,广东机器局无论如何也拿不出这笔巨款。因此,温子绍索性一个“洋匠”都不用,进行自主研发。

  1873年3月的一期《香港德臣报》对此报道说:“两广总督决定在广州创办一座制造枪炮和机器的机器局,该局总办已来香港洽购所需机器。这机器局打算完全不用外国技师,闻之实难置信。”

  自己干 手把手授徒

  外人怎么说,是他们的事,温子绍只管甩开了袖子,埋头苦干。要忙的事多着呢,机器局里除了两三个技术熟手外,其他都是军火技术的“门外汉”,温子绍就手把手地教。为了鼓励他们的积极性,他还时不时给“徒儿们”发双薪。这一群得其面授机宜的爱徒,后来大多成了广州早期各大机器企业的领军人物,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把温子绍称为近代“广州制造”的先驱之一,也算合情合理。

  官方最初设立机器局的目的,不过是在国外采购的轮船坏了以后,可以就近修理,不用每次都开到香港去。修船的任务,温子绍完成得很出色,但他绝不甘心只做一个“修船匠”,造出媲美西洋的舰船炮艇,才是他真正的梦想。

  9年间 造27艘炮艇

  1874年7月,瑞麟去世后,由于聚贤坊地处城区,十分狭小拥挤,搞个兵工厂在这儿,总让人担心半夜爆炸起火,于是官方又在西门外增埗建了一个军火厂,规模比原来的机器局大了很多;1876年,时任两广总督刘坤一购买了黄埔岛附近的几座船坞,并把其中的一大半地方拨给了机器局使用。平台一大,温子绍更是如虎添翼。据统计,从1874年到1882年,温子绍执掌的机器局一共造出了27艘轮船与炮艇,大大超出当初预期。

  外人认为“难以置信”的事,温子绍硬是做成了。经刘坤一上奏,光绪爷一高兴,赏了温子绍一个二品顶戴,要知道,当年温子绍买来的“员外郎”,官衔并不高。再说,皇帝爷赏赐的官衔,跟花钱买来的,含金量又完全不同。

  炮艇翘楚“海东雄”

  服役军中三十年

  在温子绍带领同仁制造的27艘炮艇中,最受瞩目的非其苦心研发的伦道尔式炮艇——“海东雄”莫属。除了少数军迷,大家对伦道尔舰肯定十分陌生。它是由英国近代著名舰船制造家伦道尔设计的著名炮艇,1869年甫一问世,就被视为当时的海上巨无霸——铁甲舰的致命煞星。

  “海东雄”威震全国

  与动不动排水量达上万吨的铁甲舰相比,伦道尔舰要小得多,它其实就是一个水上炮台,与铁甲舰一样安装了大口径的火炮,发射起来还灵活得多。用当时洋务派官员的话来说,它“轻快灵巧,迥异寻常,且足以洞穿铁甲兵船”。因此,伦道尔式炮艇在中国又被叫做“蚊子船”,因为它看上去比铁甲舰小得多,但咬上铁甲舰一口,也够对方受的。

  唯一遗憾的是,伦道尔式炮艇体量太小,不能出海作战,只能在近海防御。不过,正是由于体量小,所以造价也只有铁甲舰的一个零头,这正合了当时官方的心意。

  伦道尔式炮艇的造价比铁甲舰要便宜很多,但真要向海外采购,一艘也得花掉十五万两白银。广东官方原本打算购买四艘,可一下子要60万两白银,他们怎么着也拿不出这笔钱来。刘坤一和温子绍商议来商议去,觉得还是仿制来得靠谱。

  1879年,恰巧直隶从海外采购的一艘蚊子船途经香港,温子绍带着一群工匠上船细细观察,琢磨原理。随后,经过两年的研发与改良,硬是用不到四分之一的造价,造出第一艘国产伦道尔式炮艇——“海东雄”。

  “火箭”射程20公里

  “海东雄”下水那天,整个广州都沸腾了,消息传出去,连李鸿章都想办法来“挖人”,请温子绍北上造舰。但温子绍不喜欢北方寒冷的天气,以“母病”为由,婉言谢绝了。

  “海东雄”问世后,在海军服役30多年,但温子绍担任机器局总办的生涯,却在不久后就走到了尽头。他痴迷军械制造,研发炮艇是他最大的快乐;但他不擅长封建官场的游戏规则,最终丢了“红顶子”。幸而,他在顺德老家还开着缫丝厂,有一所漂亮的园子。他解甲归田,在乡间办善堂、修水闸,做了不少好事。

  有趣的是,直到暮年,老爷子依然童心不减。他居然花了不少时间,“捣鼓”出了一种原始的“三级分离火箭”,射程可达20多公里。不过,由于做实验时没考虑风向的因素,发射后居然把邻乡的一处民宅给烧了,最后赔了一大笔钱了事。读着史料,看着温老爷子的画像,我似乎从他发亮的双眸中看到了一丝顽皮的笑意,又似乎听到他说:“我为我的热爱,为我的故乡付出了一生,你呢?”

  采写/记者王月华 

(来源:《广州日报》)  

总浏览量: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