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掌故 |
粤版扬州炒饭 |
|
黄国声 |
扬州炒饭誉满南北,传说它有个很不平凡的起源,说是隋朝越国公杨素喜欢吃蛋炒饭,其做法为将蛋浆加入饭中炒成金黄色,故名碎金饭。后来隋炀帝南巡到了扬州,带来这款食物,于是便有了扬州炒饭。这只是传说,未必真实。据现代学者考证,扬州炒饭实际起源于民间,本是寻常食品,产生时间是在清代而已。
不知何时,扬州炒饭传到广东,于是就有了粤版的扬州炒饭。这个版本除了有蛋外,还加入虾仁、叉烧粒、海鲜等作料,味道自更鲜美,也更迎合粤人的口味。但因此却引来一位名人的一场烦恼,这人就是民国时期的新闻界名人徐铸成。
徐铸成是江苏宜兴人,一生从事新闻工作,参与过《文汇报》、《大公报》等五家大报的创办,并担任过《文汇报》、《大公报》的总编辑。
1932年他因公到香港,住进东亚酒店。安顿好后,茶房问他要吃点什么,他看看菜单上尽是鱼腥海味菜式,自己不能吃这些,就点了一客扬州炒饭。原来他童年时曾得过大病,医生叮嘱要戒口,忌油荤。怎知病癒后条件反射,见到鱼腥海鲜就作呕,其后更演变到连牛羊肉也不吃了。本以为现在点的是江苏口味的蛋炒饭,谁知端上来一看,却有不少虾仁、海鲜在内,他当然不想吃。待要退还,又怕遭茶房白眼。只得锁上房门,把它倒进洗漱池里,想冲走了事。谁知这一来却把瓷盆给堵塞了。急得满头大汗,好不容易再一粒粒挑出来,送进了马桶。结果忙了半夜,饿了一宿。
那是八十年前的事了,如今扬州地区炒出的扬州炒饭已与时俱进,不再是单纯的蛋炒饭,变成加入虾仁、鸡丁、西芹、胡萝卜等许多作料的新版,更讲究的则用上火腿、鸭肾、冬笋、冬菇等作料,其内容怕要比粤版丰富多了。
话说回来,本来每人嗜好不同,食性各异,这是常理,但异得出奇,就不免生出许多麻烦来。据徐铸成回忆,他在香港时,适值著名作家许地山在香港大学任教,于是不时晤谈餐叙。但这时许点的菜,徐都暗暗摇头;徐点的菜,许也频频皱眉。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许地山是不吃鸡鸭和猪肉的,与徐的嗜尚不同,弄得大家都很尴尬。以后他们聚餐就改吃西餐,从此各适其适,免去许多麻烦。
徐铸成后来又曾和作家夏衍吃饭,也闹过这类似状况。因为夏衍不吃两只脚的动物,也不吃烧熟了的瓜果。而这些恰恰是徐氏狭窄食谱范围中的主要部分。那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徐氏没有说,相信也只能各点各的菜,各下各的饭了。请客吃饭,事本寻常,原来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则大出人们意料之外了。
(来源:《羊城晚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