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掌故 |
70年前广州乡土教材 开篇讲要建南方大港 |
教材细说广州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 |
|
作为岭南文化的发源地,广州历来重视对中小学学生的本土文化的教育。今天的《旧闻新说》就说说70年前广州的乡土教育是怎么一回事儿。让我们翻开1947年出版的一本专门供小学生高年级使用的《广州乡土教材》,这本教材一共有45章节,由当时的广州市教育局专门审定。
细说广州特有花木
教材第一部分主要讲述广州的自然环境,共分12课,第一课就是“位置和境界”,开头语是“广州是国民革命的策源地,位置优胜。将来会建成南方大港。它距离欧洲最近,对外贸易最早;工业进步,运输便捷。清末五口通商,广州是其中的一个……”教材接着又说,广州的地域经三次变更后,当时确定为:北边以白云山为界限,南边的界限是河南黄埔,西边以增埗河的两个岛为界限,东边则是以东圃为界限。在讲到广州的“水陆空的交通工具”时,教材说“广州的水道,可以通四乡,可以远达港澳,由香港可以出外洋”,“陆路有东面的粤汉路的广九段,经石龙到达九龙;西南有广三线,经佛山到三水;北面有粤汉铁路,经曲江通汉口”。
第八课讲述“广州特有的花木”,介绍了杜鹃花、素馨、茉莉、木芙蓉、慎火、菖蒲、菩提树、木棉、水松和桂花等。介绍杜鹃的时候,教材中说:“在扶胥北面五里的山上,满生着杜鹃,俗称花山。上面建有花山寺。妇女往往到春天上去赏花。”对慎火,教材是这样介绍的:“慎火多种在屋上……树开红白花,切断后有白汁。又叫戒火,形状像火的燃烧,扁的没有枝叶,圆的枝叶很多。”
介绍广州知名历史人物
教材的第二部分讲述广州当时的状况:“本市人口一百一十四万四千九百零六人,其中男六十一万七千三百四十一人,女五十二万七千五百六十五人,还有流动人口是二十五万五千二百一十二人。总人口是一百四十一万多。这些人住在广州的二十八个区内,这二十八个区共有五百四十八保、八千五百七十二甲。”
教材第三部分讲述人文景观,有“中山先生纪念堂及纪念碑”、中央公园、黄花岗、南明绍武君臣冢、海珠桥、漱珠岗、纯阳观、荔枝湾、越秀公园、镇海楼、广雅书院、大通寺、白云山、光孝寺、六榕寺、怀圣寺等。
教材的最后一部分就是人物。这一部分除了介绍我们现在熟悉的杨孚、陈灃、朱次琦、屈大均、康有为、伦文叙外,还介绍了姚成甫、罗威、董正、高固等人。谈到高固时,教材这样介绍:“高固,东周时南海人,世代居越,自称齐高溪的族人,楚子熊商灭越,要越称臣。高固有才能,归楚为威王相,当时有名叫叶铎椒的人做威王的师傅,因为威王不能书观春秋,于是写成四十章,题名铎氏微,由高固进呈。因此文教日兴,五羊衔谷,聚于楚庭,后来南海称为五羊城,便是由高固开始的”。
文/记者 何有贵
(来源:《广州日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