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古越秀地区的商品除了进口珍奇货物外,还有不少土特产。当时的居民赏花已成风气,名诗人孟郊的《送侯判官赴广州从事》诗中有句:“海花蛮草延冬有,行处无家不满园。”汉代已引进的耶悉茗花(素馨花)、茉莉花、指甲花,唐代时广州地区种植已很普遍。其中指甲花原产于波斯,花白色而有浓香,特别受外侨喜爱。原产于波斯的素馨、原产于印度的茉莉则受本地女性的喜爱。此外还有朱槿花、豆蔻花、鹤子草、相思子蔓等,也是引进的知名花卉。卖花者以彩绳穿起素馨、茉莉、朱槿等花出售。
还有引进的香草药。本地土产的沉香、甲香、詹糖香品质甚好,被列为贡品。引进的如原产波斯的小茴香、胡黄莲,原产印度、斯里兰卡的补骨脂(又称婆固纸)等,皆是畅销的商品。
水果方面,本地土产的有荔枝、龙眼、柑橘、甘蔗、蕉、橄榄、李、杨梅、柚、枇杷、人面子等;从外国引进移植的有菠萝蜜、佛手、波斯枣、柠檬、黄皮、番石榴、芒果等。
淡水鱼方面,已有商品化鱼苗养殖的记录[1]。作为商品有鲤、鲩、鲫、鱼令(鲮)等鱼。布料商品,有棉布、麻布、纻布、葛布等。丝绸料更名扬远近,是主要出口商品。广州西村窑所产的瓷器是畅销商品,也是出口主要商品之一。“戍头龙脑铺,关口象牙堆”[2],“常闻夷岛俗,犀角满城邑”[3],这些都是唐代诗人咏广州的诗句,引得江淮、两京、巴蜀等地的大批商人到古越秀地区经商,使这里成为南中国具有超区域辐射力的商业中心。
唐代中国的都城都有夜禁制度,晚上商铺均不开市,唯独广州城中是个例外,因此古越秀的夜市在唐代已名扬中原。唐代诗人张籍在《送郑尚书出镇南海》诗中有句“蛮声喧夜市”即指此。夜市最热闹是酒铺与食肆。古越秀的酒铺是吸引人的消闲场所,也有女性服务员招揽生意[4]。唐中期以后官府实行酒专卖制度,唯独广州没有实行。当时古越秀的酒铺有不少自酿米酒出售,还有个称为“滴淋”的招客手法。这就是酿好的米酒开坛前,在封坛泥中钻一小洞,插入小竹筒,供买者吸酒试味。
当时古越秀的食肆也很吸引人。广州的烹饪以“南食”、“南烹”之名见称于世。用料方面已有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如雀鸟、鸡、鹅、鸭、猪、牛、羊、石斑鱼、黄腊鱼、竹鱼、墨鱼、章鱼、明虾、蟹、江瑶柱、蛇、象、鸽、田鼠及各种蔬菜等。烹调技术有煎、炒、爆、烧、炙、蒸、煲、煮、腌、卤、腊、蜜饯等。富贵者爱吃“炙象鼻”,说肥脆而滑;平民爱吃“豉椒煲牛头”,说味道比熊掌还美。特色菜还有“青蛙抱芋羹”、“鱼生”、“虾生”、“蛇羹”等。
综上所述,可知唐代古越秀地区已成为国内的著名商业中心。这亦有《全唐文》卷827的《授陈佩广州节度使制》一文中所说为证:“涨海奥区,番禺巨镇,雄藩夷之宝货,冠吴越之繁华。”
[4]参见《太平广记》卷233《投荒杂录》
(摘自越秀区——《越秀商业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