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朱蓉婷 6月9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湖南省博物馆共同举办的“无问西东——— 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汇集国内外38家博物馆的文物珍品,包括意大利21家博物馆、国内17家博物馆,共200余件(套)文物。
这是近年来国际博物馆与国内博物馆合作中数量最多、文物最丰富的展览之一,参与的意大利博物馆有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威尼斯圣马可教堂、威尼斯美术学院美术馆、锡耶纳国家画廊、乌菲齐美术馆等。通过还原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以及中国艺术中的西方影响,展览呈现出不同文明之间彼此交融、共同发展、兼收并蓄的千年史诗,揭示多元文化交融共生、不同文明相互影响的历史脉络。
意大利庞贝遗址壁画《花神芙罗拉》。壁画中,可见这位身着丝绸的女子,衣袂飘飘,尽显曼妙身姿。
大量难得一见的珍稀文物
为 完 整 呈 现“丝 绸 之路”的历史影响,参展文物中既有中国在“丝绸之路”中的见证物,也有受到中国元素影响的西方物品,例如,中国和意大利在航海中使用的罗盘、针碗、航海图和船只模型;青铜器、瓷器、玻璃器皿以及充满西域风格的唐代陶俑等。展览也通过意大利早期的文献如《马可·波罗游记》、《通商指南》、《世界地图》等反映早期意大利旅行家和传教士对于中西文化交流所作的贡献。
此外,展览还推出了中意两国众多博物馆收藏的大量难得一见的珍稀文物,比如国博收藏的黄公望《溪山雨意图》、倪瓒《水竹居图》、任仁发《饮饲图》,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人耕获图》、任仁发《张果老见明皇图卷》、任贤佐《三骏图》,首都博物馆收藏的“景德镇窑青花凤首扁壶”,新会博物馆收藏的《新会木美人》等。
在意大利文物中,庞贝遗址发掘的经典壁画《花神芙罗拉》引人注目。壁画中,可见这位身着丝绸的女子,衣袂飘飘,尽显曼妙身姿。此外还展出了乔托的名作《圣史蒂芬》、15世纪《圣母加冕图》和《三王来拜》等。
从“四海”扩大到“七海”
展览通过对比意大利和中国出土的青铜器、玻璃珠饰和丝绸等多种材质的文物,揭示两国文化在十几个世纪间的互相影响,并用实物展现了中国发明的指南针和罗盘在传播到欧洲之后,这些发明成果对东西方认识和探索世界的重要性。
大量出水的沉船残骸,以及水下考古发掘的沉船瓷器、金银器等货物,再次见证了昔年繁盛熙攘的海上贸易,通过像马可·波罗这样的旅行家,西方对于东方的认识也从“寻找伊甸园”的想象变成更丰富精彩的现实,对于世界的认知也从“四海”扩大到了“七海”。
西方艺术中的中国丝绸
展厅中,“帝国剪影”单元叙述了以《马可·波罗游记》为代表的行旅者的所见所闻,从这些往来于欧亚大陆两端的商人、传教士和外交使节留下的各种史料中,勾画出一个真实的东方国度。
这些东游者们返乡的行囊中所装载的商品、礼物远赴西方,在意大利发生了什么作用?展览分别从中国的瓷器艺术、莲花纹饰、凤凰图案和器物,共同呈现东方的图案、工艺与时尚在欧洲引起“水花和涟漪”。其中就有中国的丝绸和卷轴画对西方服饰纹样和绘画艺术的影响。丝绸成为教皇的收藏,更是文艺复兴艺术大师们笔下的母题,无论是丝绸纹饰,还是丝绸作为“补子”的用途,都引起了西方人的纷纷效仿。
“文艺复兴”的本质是跨文化
“最近二十年来,认为意大利文艺复兴起源于希 腊 罗 马 古 代 文 化 的 复兴,同时独立开创了现代文明新纪元的传统观念,日益受到国际学术界越来越多的新证据、新研究的挑战。”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李军教授表示,展览正是以此向全球38家博物馆征集了200余件文物和艺术品,呈现了极为丰富和充分的证据链条,构成了这一全球学术界新思潮中的一波浪潮。
结合近年来对于“丝绸之路”研究的大量史料和学术成果,以中西文物对比展示的全新视角,本次展览旨在向中国观众再次呈现“丝绸之路”这一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要道的历史:“观众将会亲眼看到,意大利文艺复兴和现代世界的开端,既是一个与丝绸的引进、消费、模仿和再创造同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发生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的故事;是世界多元文化在丝绸之路上,共同创造了本质上是跨文化的文艺复兴,从而开启了现代世界的新纪元。”
(来源:《南方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