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5线上娱乐
全文检索:
首页 文史资讯 bet365线上娱乐 党团史料 多媒体文史馆 专题文史 文史争鸣 区县文史 工作学习园地 辛亥革命
·从“钱”眼里窥到不一样的中国史
·宋朝人清明节扫墓吗?
·这棵树给恐龙遮过阳?
·文学家的虚怀与感恩
·百年龙窑为何烟火不熄?
·投灯游灯锣鼓响 花轿飘色惹人爱
·从“广州录事司” 到第一个现代城市的诞生
·培正规则的价值和启示
·文学传记的寻真、失真、写真
·浴血长空沈崇诲
·“老屋改造最难是办手续”
·一个人撑起一项国家非遗
·罗新:在徒步中找寻真实的中国历史
·广马文化是广州的财富
·近代史的骨与肉
更多>> 
文史评论
康熙诗歌里的“劳动节”
刘永加

  尽管古代没有劳动节,可在农耕为主的时代,不少皇帝对耕作劳动也相当重视,像历史上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康熙,在日理万机之余,总会挤出时间参加一些农事劳动,以示他关心农业和农民,倡导耕织,安定天下。同时,康熙还将他参加农事劳动的情况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给我们今天留下了宝贵的农事诗歌资料。 

康熙

《养吉斋丛录》 

  每年立春或春分时节,古代皇帝要搞亲耕礼,以表示天子劭农劝稼、祈求年丰之意,康熙在参加了亲耕礼后,曾赋诗一首: 

  三冬望雪意殷殷,积素春来乱玉纹。 

  农事东畴堪播植,勤民方不愧为春。 

  康熙十一年(1672年),19岁的康熙帝,第一次亲自到先农坛祀神耤田。史料记载,当时康熙参加亲耕礼的情况是:导驾官同太常卿引导康熙走到亲耕的位置,面南而立,从耕的康亲王杰书、裕亲王福全、简亲王喇布和九卿等各就耕位站立。鸿胪寺官喊道:“进耒耜!”户部尚书米思翰跪进耒耜。赞:“进鞭!”顺天府尹纪振疆跪下进鞭。接着,礼部、銮仪卫和太常寺堂官协助康熙帝秉耒,耕地三推。顺天府丞奉稻种和播种用具,户部侍郎播种,耆老随后覆土。其间,教坊司乐工唱三十六禾辞,其中唱到:“光华日月开青阳,房星晨正呈农祥。帝念民依重农桑,肇新千耤考典章。” 

  康熙帝耕完后,鸿胪寺官喊:“受耒耜。”户部尚书跪着从康熙帝手里接过耒耜;又喊:“受鞭!”顺天府尹跪着接过牛鞭,放回到龙亭里。礼部、太常寺堂官导引康熙帝登上观耕台,面南而坐。观看大臣们按顺序耕地:三位亲王各耕五推,九卿各耕九推。顺天府属官执青箱播种,耆老随后覆土。 

  除了这些程序化的亲耕礼外,康熙还曾有过下乡耕完一亩地的记载,可见他精力充沛、兴趣盎然。清吴振棫《养吉斋丛录》就记载了这件事: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在京南博野视察春耕,曾亲持犁器,一气儿耕了一亩地。当时约有万人观看,大学士李光地特为作文勒石,以志其事。 

  康熙还写过一首《早御稻》诗: 

  紫芒半顷绿阴阴,最爱先时御稻深。 

  若使炎方多广布,可能两次见秧针。 

  这首诗记载了康熙亲自种试验田的体验和成功的喜悦,这也是康熙帝爱农、务农的又一重要表现。 

  西苑从金代开始就是皇家苑囿。康熙帝曾在西苑建立了丰泽园,并在园中开辟他的试验田。在《康熙御制耕织图序》有载:“丰泽园之侧,治田数畦,环以溪水,阡陌井然在目,桔槔之声盈耳,岁收嘉禾数十种。”康熙利用这块农田培育稻子的优良品种,先后种植的稻子有几十个品种。 

  “御稻米”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一天,康熙帝发现丰泽园的稻田里,有一棵稻秆高出许多,别的稻子刚秀穗,而这棵稻穗已经成熟。康熙帝很是惊奇,就把这棵稻穗收做种子。第二年种下,果然又在六月就成熟了。于是,年复一年,终于培育出早熟新稻种,因为它生长在御苑田里,就命名为“御稻米”。这种御稻米颜色微红,米粒长,气味香,口感好,且早熟。既适合在北方种植,又可以在南方一年两熟。 

  早熟水稻新育种成功后,在避暑山庄进行了试种,成功后,康熙颁旨准许在北京玉泉山和天津等地推广种植。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康熙帝又把一石御稻种发给苏州织造李煦,令他推广,同时试种双季连作,改变了长江两岸一季糯一季稻的种植传统。两年以后,御稻种迅速传播到江苏、浙江、安徽、两淮及江西等地,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康熙帝恤农、悯农的另外一个重要表现是绘《耕织图》,助农搞好生产。 

  已成束帛又缝纫,始得衣裳可庇身。 

  自昔宫廷多浣濯,总怜蚕织重劳人。 

  这是康熙为《耕织图》其中织图配的一首诗,名叫《成衣》,写出了蚕织劳动者的艰辛。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第二次南巡时,有江南人向他进献了一部《耕织图》。这部《耕织图》是南宋绍兴年间以诗画并茂形式介绍耕织技术的著作。康熙非常喜欢,仔细观览,重农的他感慨万端。他认为:“念生民之本,以衣食为天。尝读《豳风》、《无逸》诸篇,其言稼穑蚕桑,纤悉具备。昔人以此被之管弦,列于典诰,有天下国家者,洵不可不留连三复于其际也。”这本《耕织图》,正好就是他求之不得的科普教材。 

  回京后,康熙下令让宫廷画师焦秉贞重绘《耕织图》。焦秉贞参考宋代的《耕织图》,重新创作,到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二月,绘成新的《耕织图》。绘画耕图23幅,织图23幅,总计46幅。这46幅图画“田家景物,曲尽其致;蚕室机杼,精妙无穷”,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稻作和蚕桑的生产过程,再现了生产工具的使用,是一部生动直观普及农桑知识的教科书。 

  康熙看到后非常高兴,亲自为《耕织图》作序,并为每一幅图配一首七言四句诗,感慨农夫织女的万般辛劳,告诫人们“须知白粲流匙滑,费尽农夫百种心”。 

  康熙试图通过《耕织图》劝课农桑,普及农业知识,推广耕作技术,促进农业发展,这是他重农爱农的生动体现。

(来源:《羊城晚报》)

总浏览量: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