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金融行业博物馆,岭南金融博物馆早在2011年便被列为重点项目推进,然而时至今日场馆依然未能开张。不少文博界人士表示,由于博物馆的特殊身份,资金、场地、相关政策等方方面面都极易影响建设进程。
岭南金融博物馆选址庐江书院
A 行业博物馆有多难?
资金短缺 藏品难寻
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教育路流水井29号的庐江书院,还有另一个身份——岭南金融博物馆。羊城晚报记者在跟着导航走了许多弯曲小路后,方在连片低矮旧房里找到了庐江书院的入口,却不巧黑漆漆的高大木门死死紧闭,透过门缝向内张望,院内无一人,只看到铜人塑像被随意摆放,一辆手推车里堆满灰黄色混凝土,直至记者离去,书院依旧无一人进入。记者又寻至书院旁的北京街流水井社区工作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6年庐江书院便被确认为岭南金融博物馆建设场地,然而4个月前才有人进场施工,但何时建设完毕,何时对外开放,一切都还是个未知数。
岭南金融博物馆是省、市的金融文化重点建设项目,将从货币、银行、证券、保险等方面展示岭南金融的历史文化。根据广州市金融工作局提供的资料,早在2011年,建设金融博物馆便被写入广州金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然而直到2016年8月,岭南金融博物馆才最终被定址在越秀区庐江书院,占地面积约1900平方米。
据相关知情人士透露,早在2006年,金融博物馆便作为南方金融中心的主角被列入计划,却因资金缺口被无奈搁置, “单说场地翻新费用,展品布置区的造价在6000元/㎡,普通区造价在1000元/㎡,书院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保守估计单此项便需300万元。”在该知情人士看来,虽因政府划地,金融博物馆可免去高额场馆租赁费用,但翻新费用的筹集仍是一个难题。
除翻修资金外,博物馆的藏品收集难,也是金融博物馆难开张的一大原因。小李(化名)曾与金融博物馆做过藏品交易,他向记者直言,对比起市场行价,金融博物馆的报价要低许多。为征集藏品,金融博物馆筹建办曾先后赴北京、上海、深圳、香港、澳门、汕头、潮州、梅州、江门等地搜集线索,联系当地文化部门及民间收藏家。在中国文物报、南方日报、政府网站及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发布展品征集公告,才公开征集到金融类展品8500余件(套)。
B 资金难题如何破解? 社会力量 盘活运营
即使金融博物馆顺利建成,摆在他们面前的也是运营难题。“场地装修费用只是第一步,每年博物馆运营费用最低也要近百万。”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因此不少行业性质博物馆开馆没几日便长期闭门歇业,“如若将这些博物馆交由民营机构运营,则可能效率更高,毕竟博物馆不可能永远靠政府拨款。”
广州好普艺术博物馆便是一家靠民营资本运营的博物馆,据介绍其日常运营开销每年在300万左右,虽每年文物局与民政局会有拨款,但不过10万到50万之间。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馆长吴凌云十分赞许博物馆运营引入社会力量,“在国外许多大型博物馆都由社会运作,好比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馆长面向全社会招聘,但在我国多数是走正式编制。”随着编制日渐紧缩,购买社会服务成了不少行业博物馆首选,“我认识不少退休的博物馆人员,被招去做行业、民营博物馆的运营,在新环境下由于机制灵活,他们的做事效率更加高。”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学者梁凤莲,曾写有《城市的拼图》一书,探讨广州城市文化,“城市格局建设当属百年大计,而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城市文化格局的构建,我们说一个城市有没有文化,很大程度是看它的博物馆建设,广州还可以建设更多更好的博物馆。”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刚则将博物馆比喻成桥梁,“广州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如何最简单与普通民众连接?便需博物馆这个窗口。”在胡刚看来,与政府相关的博物馆审批、规划都可以放开,并将场馆资金政策等放宽,“只有政府相关部门简化审批手续,多多支持博物馆建设。”梁凤莲同样如此认为,“政府公共项目立项、建设有一系列复杂过程,其实可以利用政策创新简化流程支持博物馆的建设。”
文/图 记者 宋昀潇
(来源:《羊城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