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评论 |
活化老糖厂 甜了旧时光 |
|
|
炽热的阳光下,照亮了树荫一片绿。在广州番禺沙湾镇紫泥堂,安静的午后让人无比慵懒。偶尔间,江边由远及近传来轮船的汽笛声,把时光拉得悠长。
紫泥堂,名字带着油墨香,给这个文化创意园添上悠悠韵味。其实,它的前身是自带工业风的番禺紫坭糖厂。1953年建成,总占地36万多平方米,是我国自行建设的第一家拥有自动化榨糖生产线的国有企业,最鼎盛时员工多达4000人。
昔日的苏式建筑散发出新的活力。
厂区里还有不少特别的建筑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旧厂房锐变成具有文化生活气息的艺术园区。
旧厂房锐变成具有文化生活气息的艺术园区。
空旷的旧厂房里新修建游泳池,显得别具一格。
空旷的旧厂房里新修建游泳池,显得别具一格。
根据记载,从50至90年代,四个不同时代的厂房相继崛起,饭堂、学校、医院一应俱全。1997年,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竞争加剧,糖厂关闭,旧厂区被废弃或作为仓库出租。园区已不闻喧嚣声,外墙逐渐剥落,露出钢筋水泥。
“活化”老厂房几乎是每一个城市都要面对的命题。近年来,紫坭糖厂也走向了自己的“重生”之路,而且想象力更丰富:旧大楼改为游泳池,废弃空地变成房车营地,老树嵌进墙内的咖啡厅成为摄影“打卡”胜地,还有多个改建的艺术场所不时带来新展览……各种文化形态和审美风格在这里融汇交织,更为难得的是,许多建筑使用了园区改造时拆卸下来的材料。
当昔日旧厂房逐步焕发出新的活力,人们重返这片土地,成为摄影的秘密花园。烟囱厂房管道,铁轨游船码头,往事在每一个角落呢喃诉说,给镜头带来强烈的冲击感。拍婚纱照的新人、凹造型的模特、带着孩子游玩的家庭,不同的人在历史的细节里找到了不同的乐趣。
紫坭糖厂变身紫泥堂,紫泥堂又将如何演变?时间的脚步不会停下,旧厂房的“活化”过程就有了生命的律动。
文/记者 何瑞琪 图/记者 庄小龙
(来源:《广州日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