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同盟会广州遗属联谊会会长温国杰收藏着一张明信片,明信片的内容是祖父温生才在离开南洋前往广州时留下的遗书,也是温生才的绝笔信。这封遗书的背后,是一段“谘议局门前刺杀镇粤将军”的故事。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从3月初起,77岁的中国同盟会广州遗属联谊会会长温国杰和部分烈士遗属就开始忙碌起来,参加各种纪念活动。如有媒体要求采访,温国杰一般会邀请记者到广州黄花岗烈士陵园邓仲元墓旁的中国同盟会广州遗属联谊会聚会点。简陋的小房里,有温国杰多年来搜集的历史资料。
温生才年轻时的照片。 (资料图片)
1911年农历三月,温生才就义前的照片。 (资料图片)
广州烈士陵园红花岗四烈士墓,温国杰老人的祖父温生才也长眠于此。
四烈士忠骨埋在红花岗
在温国杰收藏的关于祖父的资料中,有一张祖父年轻时头戴礼帽的正面照。那时的祖父面容清秀。
温国杰介绍说,“祖父生于1870年,祖籍梅县。自幼家贫,10岁前父亲早逝,家中六兄弟与母亲相依为命。1901年,祖父被‘卖猪仔’到南洋霹雳埠当矿工和做机器。孙中山前往南洋宣传革命期间,祖父曾听过孙中山的演讲,经当地同盟会会员张子敬介绍正式加入同盟会。在霹雳埠当矿工的同时,祖父与同盟会员借晚上教矿工识字做掩护,向矿工宣传革命思想。”
1911年,温生才从南洋回到广州,在广东谘议局门前(今烈士陵园正门西侧,现为广东革命博物馆)刺杀镇粤将军孚琦后被俘,后英勇就义。如今位于广州烈士陵园正门东侧的“红花岗四烈士墓”,便是温生才与另外3名辛亥革命时期烈士陈敬岳、林冠慈、钟明光的合葬之初。
温国杰说,“祖父就义后,同盟会会员偷偷在温生才遗体所在的红花岗堆起草坟,做上标记。民国成立后,同盟会会员重建墓碑,并且将抓获祖父的郑家森击毙在墓前,以祭烈士亡灵。现在这个墓是民国26年时重建的。”
祖父牺牲家人迁至广州
据温国杰介绍,孙中山在获悉温生才就义后,不久便安排胡汉民、廖仲恺等人将温生才在梅县的家人带往广州安置。温国杰的父亲被送往广州陆军小学堂学习,伯父则去了香港,没有后代。抗日战争时期,温国杰的父母在战乱中身亡,哥哥与舅舅在韶关抗日。孤身在广州的温国杰辗转3家孤儿院。解放后,温国杰曾在广州市行政干部学校学习,并先后在位于长堤的全国合作总社、南方大厦等地工作,最后在东山区蔬菜公司退休。”
温国杰的哥哥复员后不久因病去世,现在温生才的后代便只剩下温国杰这一脉。据温国杰介绍,他育有一儿一女,现在孙子都已经念5年级了。
弟别后返省城,在友朋处暂住,想欲先寻头路栖身,然后缓图心事。看满贱种太无人道,恨火焚心,时刻不能忍。自从徐、汪二君事失败后,继起无人。弟思欲步二君后尘,因手无寸铁,亦无鬼炮,莫奈何暂忍。能得手有鬼炮时,一定有好戏看。弟心已决,死之日即生之年,从此永别矣!望君尽力进行,达目的而后止,勿学我温某有头无尾也。
——摘自温生才遗书
明信片上的祖父遗书
温国杰很好地保存着一套为纪念革命烈士印制的明信片,这是他专门托朋友从台湾带回来的。其中一张明信片的内容是温生才烈士从南洋回国前留给南洋怡保同盟会负责人李孝章、李源水、郑螺生的遗书。温国杰说,“这封遗书的真迹收藏在台湾,遗书的背后是祖父温生才在广东谘议局(现广州烈士陵园内广东革命博物馆)门前枪杀镇粤将军孚琦的故事。”
南洋回国革命先写遗书
1910年,广州庚戌新军起义失败的消息传到南洋,温生才萌生了回国从事革命活动的念头。黄兴等人谋划铲除的水师提督李准的计划落空。1911年农历一月,温生才携带手枪,借道香港前往广州,回国前,他写下了明信片上面的这篇遗书。
温国杰解释说,“当时革命党人行事之前都会立下遗书,抱必死之心奔赴革命。祖父在遗书中曾提要步汪精卫后尘刺杀摄政王,估计当时他也有前往北京的计划,可能因盘缠不足,只能停留广州等待时机。因为当时同盟会多是单线联系,因此祖父回广州的事,黄兴等在广州的同盟会会员均不知道。”
谘议局门前杀镇粤将军
据温国杰介绍,温生才回到广州后先是在广九车站潜伏当锅炉工,居住在东濠涌附近荣华北一民居内。1911年农历三月初十,华人飞机制造师冯如要在燕塘试放飞机。因为当时清朝的官吏们大多从来没见过飞机,温生才料定这些官员们必然前往观看,于是便想借此机会刺杀水师提督李准。
文武官员观看完试放飞机后,经由东沙路(今先烈路)前往广东谘议局(今烈士陵园正门西侧),在谘议局集合后方各自回府。水师提督李准也不例外。当天下午,温生才带着广九车站的一名小学徒,佯装到东较场附近的茶楼喝茶,静候刺杀时机。下午4时许,东沙路上响起阵阵锣鼓,温生才知道机会来了。
温生才曾在军营当过兵,凭经验就能分辨前来的轿子里坐着的是文官还是武官,以及职位高低。
他眼看一职位较高的武官轿子在众多卫兵的守卫下停在谘议局门前,觉得轿内极有可能是水师提督李准。他便冲出茶楼。为了吓跑轿子周边的众多守卫,他故意把衣服内弄得鼓鼓的,好像怀着炸弹一样,嘴里还高喊着“革命党来了”。守卫吓得四散分逃。借此机会,温生才径直冲向轿子,卷开轿帘方发现不是李准,而是镇粤将军孚琦。
虽然不是原定刺杀目标李准,但是为了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早已抱定必死信念的他还是连开4枪将孚琦击毙。
温国杰告诉记者,温生才在离开现场时,为避免官兵乱抓百姓祸及无辜,故意让尾随的巡警郑家森抓获。巡警郑家森也因此立功连升三级。
临刑前夕仍在宣讲革命
“这是我祖父被行刑前的照片。”温国杰翻出一张温生才衣衫褴褛、面容憔悴,双手与脖子被锁环扣住的照片。
据温国杰介绍,行刑前官吏要给温生才拍照。温生才对拍照的官吏说,“我今天出世了”。
1911年农历三月十七日,温生才被押赴刑场。途经惠爱路(今中山路)时,他继续向两旁围观群众宣讲革命思想,希望“各同胞应该奋发做人,为国雪耻,继续杀贼”。最后温生才在广东谘议局门前孚琦被刺杀处英勇就义,被斩首开膛。
“我们千万不能给先烈们抹黑”
温国杰退休后,20多年来一直坚持在黄花岗烈士陵园邓仲元墓旁的凉亭,用生动的语言、珍贵的历史照片向前来参观的中小学生们讲述教科书外的历史。只要他往凉亭中间石台处一站,他就像“讲古佬”一样滔滔不绝、旁征博引讲述革命故事。
温国杰说,“我妻子知道我祖父是位烈士,但她时常说‘祖父是烈士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更重要的是自己要了不起’。我也常和烈士遗属们互相提醒,‘现在大家敬仰我们,是敬仰我们的先人。我们千万不能给先烈们抹黑’。”
在教育后代方面,温国杰没有刻意让孩子们觉得作为烈士后代就与众不同。“我只是告诉孩子们烈士陵园有个墓是太公的,清明也会去拜祭一下。有一年国庆,儿子自己想了解清楚太公的事迹,就在去汕尾旅游时专门绕路去了一趟梅县老家,看了看温生才故居。”
乡亲凑钱建纪念馆
如今,在温生才故乡——广东梅县有一所小学被命名为“生才学校”。温国杰说,“生才学校是上世纪40年代,客籍乡亲温鸣剑先生(见注)向政府提议,将原来的‘同化小学’改为公校,改名为‘生才学校’,以纪念温生才烈士。上世纪80年代,温剑鸣先生又与众多客籍人士一起倡议将生才学校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84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殉难73周年之际,梅县丙村生才学校新设立了温生才纪念馆,并安放了由广州美术学院雕塑家曹崇恩和廖惠兰创作的温生才塑像。
温国杰说,“建纪念馆时家乡父老海外乡亲们都捐钱,我也捐了20元。那尊双手叉胸前的塑像生动地表现出祖父不畏强权、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注:温鸣剑(1907—1990),广东梅县人,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第二期学员,抗日名将,曾参加长沙会战。1990年冬在瑞士去世。
撰文:记者 夏令 何剑辉 王玉 摄影:记者 何剑辉
(来源:《信息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