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5线上娱乐
全文检索:
首页 文史资讯 bet365线上娱乐 党团史料 多媒体文史馆 专题文史 文史争鸣 区县文史 工作学习园地 辛亥革命
·孙中山有无诗作考析
·从孙中山纪念币说到孙中山故居保护
·殷殷黄埔情 拳拳报国心
·三省咽喉韶关站北伐誓师声犹在
·从日藏秘档看孙中山的重要预言
·“有学问的革命家”
·“孙中山致函那夏理”考辨
·《孙中山与美国特展》开展
·孙中山与艾迪合影的时间和地点
·一封遗书揭开百年前刺杀案
·孙中山戎装照时间考
·孙中山为黎民伟题“天下为公”考
·南洋名医:卖厂卖店助革命
·广东绅商自保并非滑头
·孙文唯一存世声音南堤录制
更多>> 
辛亥文物
孙中山有无诗作考析
余齐昭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他一生著书立说,《孙中山全集》就有四五百万字之多。然而他有没有诗作,至今众说纷纭。早年孙中山与宫崎滔天笔谈时说过:“陈白君甚好诗才。弟不能为诗,盖无风流天性也。”陈白君即陈少白。长期以来,流行着孙中山能诗的说法,证据是《挽刘道一》七律和《镇南关之役马上吟》七绝。2016年8月30日《南方都市报》曾发表刘居上先生的《孙中山与诗》一文,也举了上述两首诗,并称“孙中山就是这样的杰出诗人”。

《衡山正气集》封面。

池亨吉著《支那革命实见记》封面。

  现将上述两首诗的由来分述如下。

  一、关于《挽刘道一》

  1906年12月4日,同盟会和哥老会发动萍(乡)、浏(阳)、醴(陵)武装起义,由于种种原因,起义于同月20日失败。起义领导人之一的同盟会员刘道一因奸人告密被捕,12月31日在长沙英勇就义。翌年2月3日,旅日革命党人在东京为刘道一举行追悼会,会上发表孙中山署名的一首七律挽诗。此诗最早发表于1912年1月1日的上海《民立报》,题为《孙大总统旧作〈吊刘道一〉》,以印刷体刊行,非孙手迹。

  1914年,上海广益书局出版胡怀琛(寄尘)所编《中华民国名人诗选》,首页就是署孙中山名的挽刘道一的七言律诗。

  章士钊早年结识孙中山,对孙中山推崇备至。1903年以笔名黄中黄译著《孙逸仙》一书在上海出版,为国内第一本系统介绍孙中山的中文传记,他在自撰序言中称孙中山为“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章对《挽刘道一》诗十分欣赏,特手书全诗,落款为“孙文作章士钊书民国六年元月”。章氏认定该诗为孙文所作。

  1926年11月,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一周年,上海《良友》画报编辑出版《中山特刊》,收录孙中山照片、手迹等资料,在第255页上刊登该诗并作说明,全文如下:

  中山先生挽刘道一诗

  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尚馀遗蘖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

  丙午萍醴之役,刘道一等死之。先生作诗以悼,英雄气概,可以想见。先生诗甚少见,承陈徳全君抄寄此诗,亟付刊之。

  1936年10月出版的胡汉民《不匮室诗钞》(下)卷八,有胡汉民的《与协之谈述中山先生之论诗二十五叠至韵记之》一题,内有一小注:“余生平未睹先生所为诗……私认先生必能诗者,但不肯示人。而其论诗,则真先生之典型也。”胡汉民指的是1918年某日,孙中山在广州与胡汉民、朱执信等偶谈诗学时孙中山对诗学的宏论罢。

  1944年,柳亚子先生写的一篇文章认为,孙中山先生是位诗人,有诗为证,并对胡汉民的“余生平未睹先生所为诗”提出质疑:那时他把当时流播在外的一首《挽刘道一》诗,居然忘记了吧?柳先生说明:“这首诗的来历,好象当时就由我交给胡怀琛的。”当年柳先生质疑胡汉民时,胡已作古了,无法回应柳先生了。叶楚伧主编《革命诗文选》(1946)一书以孙文署名《挽刘道一》一诗。

  196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黄兴女婿薛君度先生著《黄兴与中国革命》一书中说:“吟诗填词,是中国文人的传统习惯。孙中山是不搞这一套的……《国父全集》所载挽刘道一的诗,是黄公所作,坊间所出革命文艺书,有时也列为孙公所作,实误。”确认了《挽刘道一》诗为黄兴代笔。然中华书局1981年5月版的《黄兴集》并未收录该诗,显然,编者不认同该诗为黄兴所作。

  北京大学中文系编《近代诗选》收入《挽刘道一》诗,在说明中有“中山先生的诗,我们见到的完整的只有所选这一首”的说法。

  《孙中山全集》第一卷(1981)据上海《民立报》1912年1月1日《孙大总统旧作〈吊刘道一〉》收录挽刘道一的诗时有一题注:“是日(指1907年2月3日一笔者),东京同盟会员多人为刘举行追悼 会 ,孙 中 山 的 诗 即 为 此 而作。……一说该诗为他人执笔,待考。”

  此后,《羊城晚报》分别于1980年3月5日、4月2日,《团结报》于1982年2月20日、1989年9月16日分别发表多篇文章论证《挽刘道一》诗和《镇南关之役马上吟》七绝是“孙中山亲书无疑”。刘望龄辑注《孙中山题词遗墨汇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版)一书,据《衡山正气集》1912年刻本收录《挽刘道一》,在注释中明确说:“此件非孙中山所作,系黄兴奉命嘱《民报》编辑汤增璧(字公介)代撰。”

  汤增璧化名邓诚意,还以“揆郑”、“曼华”的笔名在《民报》、《建国月刊》、《赣江日报》发表文章。刘道一牺牲后,他以“揆郑”笔名在《民报》1910年第25号上发表《刘道一》传以纪念烈士。

  此诗的作者究竟是谁,在此七八十年的纷争中,始终没有一个令人完全信服的证据。

  1981年,汤钟琰教授在《青海师范学院学报》第三期发表题为《斯诺〈西行漫记〉唐某姓氏事迹考略》一文,始知这首挽刘道一的悲壮七律诗是江西萍乡人汤增璧代作,并对汤增璧的生平作如下介绍:

  汤增璧(1881一1948),字公介,号朗卿。出身清代秀才,弱冠入南京两江师院。1903年官费东渡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攻读法律。1905年经黄兴、宋教仁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同盟会江西省主盟人。翌年担任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编辑工作。1908年为《民报》副主编,其时主编为章太炎。刘道一牺牲后,黄兴奉孙中山之命,嘱汤增璧代撰挽诗。据汤氏季子汤钟瑛称,他存有民国成立后张継手写行书横幅,内容是他父亲汤增璧代撰的孙中山挽刘道一诗一首:

  半璧东南三楚雄

  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余遗业艰难甚

  谁与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风嘶战马

  神州落日泣哀鸿

  何时痛饮黄龙酒

  横揽江流一奠公

  落款为“右公介仁兄代总理挽刘道一诗 沧州溥泉张继敬书。”

  然,汤文未能刊出汤增璧原诗手迹,仅凭记忆,在现今诸多版本并存的情况下,不免让人感到美中不足,有一丝不踏实。

  1910年汤增璧返国,先在北京一家报馆当编辑。1912年回原籍江西萍乡。民国成立后他没有任一官半职,因此1914年上学期至1914年下学期到长沙湖南省第一师范任国文教员。其时,正值毛泽东从第四师范转入第一师范。因此,汤增璧成为毛泽东的老师。在斯诺《西行漫记》中,毛泽东对斯诺谈及其青年时期思想受汤老师的影响时因湖南口音而将“汤”误记为“唐”,因而有汤钟琰考证文章的问世。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汤增璧出任该府秘书,旋任侨务委员会秘书长。后在中央大学任教授,经胡汉民力荐,入国民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任编纂。抗战胜利后,改任该馆纂修。1948年5月殁于南京国史馆纂修任上。

  张继(1882一1947),字溥泉,直隶沧州(今河北沧县)人。1899年留学日本,先后入东京善邻书院和早稻田大学。1905年参加同盟会,任本部司法部判事,直隶主盟人,兼《民报》发行人和编辑,与汤增璧同学,又共事多年,关系甚密,所言可信。至此,争议半个多世纪以来,以孙中山署名《挽刘道一》诗的作者系汤增璧确凿无疑了。

  黄兴是汤增璧加入中国同盟会的入会介绍人,且在日本共事多年,关系非同一般。黄兴晚年为汤增璧书联(二件):

  秋水为神玉为骨,

  词源如海笔如椽。

  公介学兄法正。 黄兴

  立节可为千载道,

  成文自足一家言。

  公介我兄法正。 弟兴

  据汤钟琰称,在黄兴题赠汤增璧联第一联下面有胡汉民手写小楷跋语:“克强先生书此联乃民国五年由美归国,未几为公介同志书者。公介曾堕水,行李尽失,而此联独无恙,故尤宝之。民国十九年四月,汉民识于首都。”1916年7月8日,黄兴经日本从美国归抵上海,10月31日病逝。此二联是回国后不久所作,填补了黄兴题联时年月日均付缺如的不足。1930年前后,汤增璧在南京中央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任编纂,而胡汉民则主持编辑《总理全集》工作,二人均在南京。

  刘道一(1884一1906)字炳生,自号锄非,祖籍湖南衡山,生于湘潭。1904年加入华兴会,3月自费留学日本。1905年8月加入同盟会。1906年秋回国领导萍、浏、醴起义,在由衡阳返回长沙途中被捕,面对严刑拷问,大义凛然地怒斥道:“士可杀不可辱,死即死耳!”12月31日被清政府杀害于长沙浏阳门外,年仅22岁,其妻曹庄殉夫。刘道一是同盟会为革命流血牺牲的第一个烈士。1912年1月1日民国政府成立,3月27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发布《命黄兴优恤刘道一令》,“应准予列入大汉忠烈祠,同享祀典,并将事实宣付国史院立传。应得恤典。”

  1913年3月,民国政府迁葬刘道一、曹庄夫妇于岳麓山爱晚亭侧,墓碑上镌“民国二年三月 烈士刘道一曹庄墓 谭延闿题”。1922年刘道一夫妇墓迁葬时其兄刘揆一撰写《烈士刘道一夫妇合葬碑记》,镌刻于墓碑两侧,落款为“揆一时民国十年夏”。

  民国初年出版《衡山正气集》,黎元洪题写书名,袁世凯题字:“成仁取义烈士刘炳生 民国元年十二月袁世凯题”,章炳麟、谭延闿、汪精卫、梁启超等著文,其兄刘揆一写《哭炳生弟》,孙中山赋诗《挽刘道一》:

  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尚馀残局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塞上秋风嘶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

  《衡山正气集》是刊载孙中山挽刘道一诗最早的书籍,而且其兄刘揆一亲自参与编辑,撰《哭炳生弟》一文编入其中。

  因此,笔者认为,在多种版本《挽刘道一》诗中应以此内容为准。

  二、关于《镇南关之役马上吟》

  《镇南关之役马上吟》七绝一诗的作者是谁?据史料记载,1907年12月1日,孙中山发动会党首领黄明堂、何伍等在广西与越南交界的镇南关武装起义,冀图建立南方革命根据地,然后兴师北伐,直捣幽燕,推翻清廷。

  起义军胜利占领镇南关(包括镇北炮台、镇南炮台和镇中炮台三座)的消息传到越南河内孙中山等革命党人驻地,孙中山于起义第三天(12月3日)偕同黄兴、胡汉民、胡毅生、卢仲琳、张翼枢、法国退职炮兵上尉狄男爵及日人他亨吉等人从河内乘列车驰赴战地镇南关。在越南终点的同登下车,步行约20分钟即到文烟镇,在此备好车马。孙中山、黄兴、狄男爵、胡毅生和池亨吉均骑马,其他人都乘马车,向镇南关所在地那模村出发。长期流传着孙中山在《镇南关战役马上吟》七绝一首即指此时(1907年12月3日)此地在马背上所作。

  邵传烈著《孙中山》(1982)一书中说:“在镇南关之役中,孙中山马上吟了一首诗,赞颂这次革命起义:感来意气不论功,魂梦忽惊怔马中,漠漠东亚方万叠,铁鞭叱咤厉天风”。但没有注明出处。

  随同孙中山从河内驰赴战场的日本友人池亨吉著《支那革命实见记》一书中说:“……这时,我抚马背,即吟一绝,借以一笑:感来意气不论功,魂梦忽惊征马中。漠漠东亚云万叠,铁鞭叱咤厉天风。”(日本金尾文渊堂1911年版第55页。原刊1908年5月至6月《大阪朝日新闻》,1927年上海三民书局刊,乐嗣炳中译本)。

  戊申(1908年)六月,孙中山为池亨吉著书撰写序言:“良友池君近以书来言,著《支那革命实见记》已成,嘱余为序。”黄兴为该书题字:“抽刀断水水更流”。池亨吉自号“断水楼主人”。以孙中山作序、黄兴题字的《支那革命实见记》作者池亨吉,绝不会、也绝不能将孙中山在马上吟的诗窃为己作。邵书《孙中山》第67页转载诗与池亨吉原诗有二个字不同,即“怔马中”与“征马中”;“方万叠”与“云万叠”。应以原诗为准。

  综上,追本溯源,结论是:传为孙中山作的两首诗,《挽刘道一》诗的作者为汤增璧;《镇南关之役马上吟》七绝为日人池亨吉所作。

  余齐昭,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

(来源:《南方都市报》)

总浏览量: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