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5线上娱乐
全文检索:
首页 文史资讯 bet365线上娱乐 党团史料 多媒体文史馆 专题文史 文史争鸣 区县文史 工作学习园地 辛亥革命
·孙中山有无诗作考析
·从孙中山纪念币说到孙中山故居保护
·殷殷黄埔情 拳拳报国心
·三省咽喉韶关站北伐誓师声犹在
·从日藏秘档看孙中山的重要预言
·“有学问的革命家”
·“孙中山致函那夏理”考辨
·《孙中山与美国特展》开展
·孙中山与艾迪合影的时间和地点
·一封遗书揭开百年前刺杀案
·孙中山戎装照时间考
·孙中山为黎民伟题“天下为公”考
·南洋名医:卖厂卖店助革命
·广东绅商自保并非滑头
·孙文唯一存世声音南堤录制
更多>> 
辛亥文物
三省咽喉韶关站北伐誓师声犹在

  19世纪初,广东开始修建岭南大地上第一条铁路——粤汉铁路,这也是中国第一条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2009年12月,与粤汉铁路走向相同的武广高铁正式通车,这是当时世界上投入实际运营的速度最快高速铁路。百年间,广州至北京的铁路旅程由90小时拉近到了8小时。无论是粤汉铁路还是武广、京广高铁,韶关都以其“五岭枢纽、三省咽喉”的独特地理位置,拥有广东出省入省“第一关”的重要位置。作为铁路枢纽的韶关火车站,因而见证了中国百年铁路史上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的光辉历程,由此微缩了中华民族百年兴衰荣辱的历史。

粤汉铁路桥墩矗立于京广线铁路桥旁。

1923年,孙中山和蒋介石乘火车经粤汉铁路前往韶关。(翻拍自韶关北伐战争纪念馆)

民国期间的浈江粤汉铁路桥。(记者翻拍)

  遗迹

  百年铁路桥墩历经洪灾仍完好

  地处韶关市曲江桥头、浈江河畔的韶关东火车站(原韶关火车站,今韶关站为武广高铁站),是一座建站百年的悠久老站。1916年6月15日,它作为广东第一批火车站,与粤汉铁路广韶段正式开通投入使用。此后数十年间,它先后曾用名:韶州站、韶关站。它见证了粤汉铁路为北伐战争中输送战士、中国军民为保卫粤汉铁路与日寇浴血奋战的光荣历史。新中国成立后,韶关火车站在原粤汉铁路韶关站的基础上陆续进行了改造、扩建。此后一直至21世纪初,韶关东站现站房历经了多次改建、扩建。如今,它已经成为广东人乘坐普通铁路北上南下必经之路上的一个交通枢纽。

  历经百年沧桑,如今的韶关火车站中已经找不到当年粤汉铁路所遗留的痕迹。但在距离它约4公里左右的浈江区启明北路附近,滔滔的浈江河中依旧矗立着4个巨大的铁路桥墩。当江水退去时,这4个桥墩会露出依旧坚固而不屈的身躯,仿佛带着一声声嘹亮的汽笛声穿越历史的苍茫时空,将当年穿越粤北崇山峻岭的车轮滚滚盛景再现人间。这4个铁路桥墩正是始建于民国初年的粤汉铁路浈江铁路桥遗址。该桥正是浈江流域最早的铁路桥之一。

  桥墩有3个从江心贯穿而过,有1个紧靠岸边。记者在现场看到,尽管时隔百年,这4个铁路桥墩依旧显得敦实而牢靠。结实的水泥已经变得灰黑而浓郁,各个部位不时突出几节钢筋,色泽褐红却不见严重锈蚀的迹象。

  正在江边晨练的花甲老人张近东告诉记者,他在附近住了大半辈子,“近一个世纪以来韶关地区洪患不断,在2011年乐昌峡建成之前甚至达到了‘两年一小灾,四年一大灾’的程度,2006年更是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洪灾。”但这大大小小的洪峰浊流都未能将这4个桥墩从人们的视野中抹去,它们依旧牢牢地耸立于江心中岿然不动。“连块水泥都没被冲掉!由此可见,它们的建筑质量有多好!”

  现状

  3条“大动脉”在浈江并排

  在老桥墩的左侧约百米处,繁忙的京广线铁路桥上每隔一段时间便有一趟趟客车、货车飞驰而过。而就是在老桥墩的右侧约400多米外,则是2座崭新的武广高铁铁路桥。百年间中国最具代表性的3条铁路,就这样以颇具戏剧性的色彩浓缩于浈江这一段1公里多长的河面上。张近东感慨地说:“相隔100年,铁路的走向、路线,甚至连选址都几乎相同,可见当时粤汉铁路的线路选择和今天的现代铁路基本相同,再次证实了它的科学性。”

  历经百年风雨而不倒的粤汉铁路遗迹背后,浮现的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身影。据史料记载,1911年,詹天佑到广州后就任广东商办粤汉铁路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1912年5月,詹天佑在黄沙车站(当时的广东省粤汉铁路总公司总部)迎接孙中山先生视察。当年7月,他被任命为粤汉铁路会办,协助督办、主管工程事务。这意味着粤汉铁路广东段,正是倾注了詹天佑心血的结晶之一。

  站在浈江边老桥墩上望过去,角度上的视觉差让京广线铁路桥上的一趟趟特快、普铁仿佛正在粤汉铁路的老桥上飞奔而过一般,连车窗的人影都依稀可见,让人恍惚间有了时光穿越的感觉。而在武广高铁铁路桥上,高铁仿佛闪电一般,只听到由远而近的轰鸣声随着一道闪电般的光影,稍纵即逝。

  粤汉铁路,正是以这种代代相传的方式,在中国一条条新的钢铁大动脉上“复活”。

  故事

  孙中山两次北伐有韶关站身影

  作为广东的第一条铁路,粤汉铁路曾经为孙中山的北伐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而韶关火车站也就这样默默地在著名的北伐战争中不时闪现着自己的身影。在韶关市北伐战争纪念馆中,保存着多幅孙中山经粤汉铁路由广州抵达韶关后,在此阅兵、督师、出兵动员的珍贵照片。粤汉铁路的建成,让孙中山选择了以韶关为两次北伐战争的出师地、大本营。

  为什么孙中山会在广东出兵时选择韶关为两次北伐大本营的所在地?《孙中山北伐在韶关》作者、韶关市文史专家梁观福解释说:“韶关位于广东北部,北江与珠江水网相连,粤汉铁路形成广州与韶关相通。因此将北伐大本营设在韶关,便于后勤军需的运送,也有利于北伐部队的集结与展开。北伐出师后,既便于就近指挥,策应湖南、江西两路,居中运筹,又可密切注视广州动向。”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交通的方便性成为孙中山首选的考虑因素之一。而粤汉铁路的建成,让韶关连接广州成为北伐出省的第一重镇,通过铁路无论是指挥官还是战士,仅需要数个小时就可以往来于粤北与珠三角腹地,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显得十分快捷方便。源源不断的广东子弟兵在广州会集后,经粤汉铁路输送至韶关整备出师。

  诸多的文史资料,记载了孙中山经粤汉铁路往来于韶关与广州的过程。如韶关市文史作家李迅考证:“第一次北伐时,1922年5月6日,孙中山和胡汉民、许崇智、程潜等由广州天字码头乘江汉兵舰赴黄沙,转乘粤汉铁路专车赴韶关督师北伐。5月8日,孙中山在韶关北伐大本营发布北伐总攻击令,北伐军作战方略分三路向江西进军。”

  第二次北伐之初,“1924年9月13日,广州大元帅府移大本营于粤北韶关。次日早晨,孙中山由广州大本营出发,乘电船至黄沙转乘火车前往韶关督师北伐。”

  据考证,第二次北伐大本营设在韶关城外火车站粤汉铁路养路处的一栋两层小洋楼内,孙中山和北伐总司令谭延闿办公、居住分别在一楼和二楼。由于该楼房面积有限,大本营有的处室还安排在粤汉铁路火车站附近河面的船上。陆续抵韶待命的北伐军,大部分驻扎在火车站右侧山冈上的数十座临时搭建的营房里。

  跨越

  广州到武汉从44小时到4小时

  粤汉铁路的种种荣光,并未随着百年岁月而被雨打风吹去。而是以不同形式在走向相同的京广铁路、武广高铁上得以重现。

  据铁路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粤汉铁路的全线修建时间长近40年。1906年,广东在广州黄沙开工建设粤汉铁路,而湖南则于1909年8月开工修筑株洲至长沙段。其间,“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担任粤汉铁路总工程师,指挥铁路的全面修建。但在各种原因的影响下,一直到1911年武昌起义之前,粤汉铁路仅开通了广州至韶关的部分线路和长沙至株洲间的部分线路。

  民国政府成立后,粤汉铁路建设依旧是中国铁路第一要事。1916年,时隔10年后,仅有200多公里距离的广州至韶关段铁路才宣告通车。1917年,北向的武昌至长沙间365公里铁路铺通。但要连接长沙至韶关时,遇到了韶关至株洲段大山延绵的400多公里复杂地貌,工程量极其巨大,难度极高,进展十分缓慢。

  1927年,国民政府铁道部成立,啃下粤汉铁路株韶段这块“硬骨头”被列为当时铁道部的“一号工程”。时任铁道部部长的孙科倡议以庚子赔款修建,资金落实后,这段铁路以当时最高标准开建,凌鸿勋担任总工程师。1936年4月28日,粤汉铁路株洲至韶关段在太平里接轨,粤汉铁路终于全线建成。此时,距清政府批准修建粤汉铁路整整过了40年。

  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粤汉铁路在此与京汉铁路正式连接,粤汉铁路告别了自己近半个世纪的称谓,正式与京汉铁路一道更名为京广铁路,全程2331公里。

  2009年12月,就在粤汉铁路的身旁,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武广高铁客运干线正式建成通车。从2005年6月开始建设到通车,武广高铁的建设工期只用了4年半。武广高铁的开通将使武汉到广州的旅行时间由京广线的约10小时缩短为4个小时。而在大半个世纪前,武汉到广州经粤汉铁路需要行走44小时。

 
 

  文/图 记者卜瑜

(来源:《广州日报》)

总浏览量: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