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访谈 |
走近红色后人:前副总理邓子恢女儿邓小燕 |
|
|
“成为现代公民是先辈的心愿——走近红色后人”系列七
到崇山峻岭去寻觅父辈曾经的足迹
——专访前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女儿邓小燕
邓小燕有个心愿,就是在今年国庆前后能有机会远赴江西崇义的崇山峻岭中,寻觅父亲邓子恢当年曾经战斗并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神圣之地。当听说在那一片大山中父亲当年战斗过的一些地方可能已经被后来修建的水库所淹没时,邓小燕不无遗憾但态度坚定——如果在时间上可以安排得过来,国庆前后还是想到崇义去,毕竟那儿是父亲曾经战斗并光荣入党的地方。国庆前夕的一个下午,邓小燕在位于北京万寿路一个大院的家里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依旧对父亲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光明磊落、实事求是的一生充满着深深的敬意。
谈自己
寻访父辈曾经的足迹
退休后的邓小燕生活淡泊宁静,时常回忆起和母亲生活在一起时母亲给自己讲起的故事。邓小燕说,退休后自己身体条件还不错,决定把父亲生前的一些没有来得及整理的东西整理出来,把老人家一些闪烁着智慧的思想精髓传承下去;同时到父亲和母亲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追寻父辈们当年的生活足迹。
两年前,邓小燕回到自己的老家闽西老区,在永定与新罗交界的石门炉,冒着烈日酷暑,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翻山越岭,寻找到当年父亲和战友们住过的山寮和崎岖山路边曾经为游击队员提供食粮的杨梅树。在闽西连绵起伏的群山上茂盛的林间,当地人告诉邓小燕,山寮,其实就是竹子搭的棚。父亲当年和战友们在山上找一块地势稍平的地方,将劈开的毛竹搭成棚,把竹片拼在,然后在上面铺上一层稻草就成了床。这种“山寮”四面透风,遇上大雨大风,跟露天没什么区别。三年游击战争中,这种竹寮成为游击战士们宿营栖身之地。
安徽淮安,是当年无数革命先辈经过浴血奋战后建立统辖苏、皖、豫73个县的苏皖边区政府的地方。60多年后,邓小燕来到这里,面对父母曾经战斗和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深情地说,“爸爸妈妈一直对老区人民怀有特殊的感情,我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这是一条充满感情的路,七十多年前走在这条路上的是正值当年的父辈,那时的路是如此的崎岖他们的步履是如此的蹒跚,如今路拓宽了,但父辈的足迹依然清晰,路旁的山峦更加翠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