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5线上娱乐
全文检索:
首页 文史资讯 bet365线上娱乐 党团史料 多媒体文史馆 专题文史 文史争鸣 区县文史 工作学习园地 辛亥革命
·杨虾:广式家具“工艺要老,观念要新”
·我160岁老来俏!
·杨志峰:坚守在珐琅的世界里
·广钢已走出两任广州市长
·罗昭亮:我的红木宫灯情怀
·广作家具 成也繁复,败也繁复
·广州玉雕 在孤独和兴盛的两极寻找自我实现之路
·广绣 寂寞嫦娥,绣尽一生甘苦
·协同和机器厂
·广式牙雕 玲珑剔透无人能及
·广州灰塑 雕刻着岭南古建筑的辉煌
·广州砖雕 奉土生花却苍凉
·广彩 何须锦缎绣春园 春花飞上银瓷面
·“一五”时期的海军黄埔修造船厂
·重振广州汽车工业的排头兵----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更多>> 
百年工业
杨志峰:坚守在珐琅的世界里

  和名声在外的“近亲”景泰蓝相比,“广州珐琅”如今并不为大众熟悉。 在花都秀全公园旁边的一排临街小铺中,如果不驻足细看,很难注意到广州珐琅制作大师杨志峰的珐琅精品店,但这样一间小店,也许是现在广州唯一的一家了,而杨志峰坚守在珐琅的世界里已经35年。

杨志峰坚守在珐琅的世界里已经35年。

珐琅小礼品。

四方瓶中彩珐琅局部。

景泰蓝作品。

 中彩珐琅作品。

传统画珐琅。

手绘彩画。

三角瓶白胚有时尚的味道。

铜胎。

掐丝是门精细活。

制作中的珐琅半成品。

  广州珐琅又称“画珐琅”,一般特指铜胎画珐琅,即在铜胚上绘彩图后入炉烧制而成的工艺品,它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自清康熙年间传入我国,是深受皇帝喜爱的御用“洋瓷”。广州的珐琅制作曾经在国内举足轻重,水平很高,不仅有规模巨大的画珐琅行业和作坊,还向宫廷输送画珐琅匠人。广州珐琅和景泰蓝虽然同属珐琅彩,但在制作及风格上各有千秋,前者是画珐琅,以风格淡雅的彩画取胜,后者是掐丝珐琅,更能表现金碧辉煌的特色。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花都珐琅厂进行技术革新,杨志峰到北京学习景泰蓝掐丝工艺后,将传统广州珐琅工艺融合在掐丝珐琅工艺里,研制成功新的品种“中彩珐琅”,使两种风格相得益彰,创造了珐琅工艺的又一次繁荣。

  你识唔识

  1.中彩珐琅是景泰蓝工艺和什么工艺的结合?

  2.广州画珐琅和景泰蓝的画有什么不同?

  3.一个中彩珐琅作品至少要烧制几次才能完成?

  你答对了吗?来文章里面找答案吧!

  温故知新

  曾经的御用“洋瓷”

  杨志峰有时在外开发票写公司名称,不少人听到“珐琅”二字,就想当然地以为是“发廊”;有时在他的珐琅店里,为了更直观表现珐琅彩和彩瓷之间的区别,杨志峰也不多加解释,索性直接把珐琅摔在地上,告诉来者,摔得烂的是陶瓷,摔不烂的是珐琅。

  “很多人对珐琅几百年的历史都不太了解”,杨志峰当然不必再当场摔珐琅给我们看了,但普及一下历史还是很有必要。鉴于珐琅在国人中不高的知名度,杨志峰首先给我们普及的是珐琅在中国的“身世”。珐琅最早是从国外传入的工艺,珐琅器就是将经过粉碎研磨的珐琅釉料,涂施于经过加工制作后的金属制品的表面,经干燥、烧成等制作过程后所得到的工艺品。

  根据制作的技法分,一种是掐丝珐琅,也就是众所周知的景泰蓝,从明朝开始就进入我国,掐丝是以铜丝作为表现图案的线条,用人工把铜丝“屈”成需要的图案,然后焊接到铜胚上,再上色、镀金、打磨。一种是画珐琅,也就是广州珐琅。这是从清康熙年间开始传入中国,当时称为“洋珐琅”。除了用铜胚和瓷胚的不同外,画珐琅和广彩近似,都是在胚面上手工彩绘,杨志峰介绍,从发展过程和时间顺序看,还可以说是广彩的“前辈”。

  珐琅技艺的成熟和繁荣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三位清朝皇帝,“关键是康熙、雍正、乾隆都喜欢珐琅,当时全部在宫廷里做,广东也有工匠进宫去做。”珐琅初期都是按照国外做法,所绘图案多是贵妇、孩子、外国风光等,后来才渐渐融入中国的民族风格,在国内发扬光大。早期珐琅还用过金胚、银胚等贵重金属,尽显奢华贵气。但到了清晚期的嘉庆、道光年间,随着国力的衰退,珐琅的制作水准开始降低,生产也日薄西山。

  广州珐琅的命名彰显了广州在珐琅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广州在清代属唯一对外开放的门户,许多外国人由此进入我国, 因此广州的珐琅制作在国内举足轻重,水平很高。广州不仅有规模巨大的画珐琅行业和作坊,且向内廷输送画珐琅匠人,大量生产以满足皇室需要。杨志峰介绍,解放前,广州十八甫一带是主要的珐琅产地,那些老艺人在日军侵华广州沦陷后来到花都,建国后因国家又开始重视,这些老艺人组建了珐琅厂,1975年杨志峰高中毕业即被分配入厂做学徒,传承下来的就是这些传统的珐琅技艺。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杨志峰多次到北京学习景泰蓝制作工艺,并将它与广州画珐琅的工艺相结合,发明了新的珐琅工艺“中彩珐琅”,于1986年获得发明专利,这是近几十年来广州珐琅工艺的又一新发展。

  中彩珐琅=景泰蓝+画珐琅 

  到今年,杨志峰从事珐琅设计制作就整整35年了,在他个人的珐琅制作史上,中彩珐琅是不能不提的。

  变革往往始于困境,中彩珐琅的发明也不例外,“当时厂里派我们去北京学习景泰蓝,就是为了把景泰蓝和画珐琅结合起来。因为当时我们主要是外销,根据出口公司给我们下的订单做,从销路上看,我们比景泰蓝窄,所以想了这个办法。” 杨志峰说起当时发明中彩珐琅的初衷。

  虽然来之前看过不少资料,知道中彩珐琅就是景泰蓝和广州画珐琅的综合体,但到底是什么样子?无从想象。杨志峰的珐琅店里大部分都是中彩珐琅,也有景泰蓝和画珐琅,他对我的疑问早有准备,从作品中随手拿了几件过来,大概因为时常要面对来人对珐琅制作工艺的好奇,他还随时备有一套半成品,也一并拿过来演示。

  掐丝珐琅(即景泰蓝)通常要经过制铜胚——掐丝——点蓝——烧蓝——打磨等工序,传统广州画珐琅则要经过制铜胚——挂瓷(烧上去的)——绘彩——烧彩——打磨等工序,到了中彩珐琅则是制铜胚——掐丝——点蓝——烧蓝——绘彩——烧彩——打磨等,很明显,正是前面二者的结合。

  经过杨志峰一番详细的演示讲解后,各种制作过程清晰明了。从作品的效果看,景泰蓝图案花纹全用掐丝做成,呈现出金光闪闪的辉煌,而中彩珐琅既继承了景泰蓝金碧辉煌的花纹图案,又能衬托出广州画珐琅固有的淡雅、古朴、细致、生动的大幅彩画和书法,可谓相得益彰。

  中彩珐琅的取名也大有讲究,杨志峰说,“中”有几层意思,一是表明产品中央有主题彩画;此外,这彩画不像广彩那种釉上彩,它是夹在中间层的釉下彩,绘上后还要加一层透明釉以保护画面,而且画面是平整的,如果不平,烧完后还要细细打磨。就像很多民间工艺品一样,珐琅也讲究好意头,“中彩”二字还蕴含大家喜闻乐见的好意头,也很符合珐琅时常作为馈赠礼品的需求。

  回归画珐琅传统

  在中彩珐琅发明后的三十多年里,杨志峰所在的珐琅厂都将此作为主要产品。几年前,厂子倒闭后,杨志峰自己创办了珐琅制作工作室。近年来,他却有意回归早期传统的画珐琅。

  从小时候开始,杨志峰就喜欢画画,这也是他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守在珐琅这片小天地里的重要原因。他始终认为,以整体外观示人的珐琅,画工是衡量其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准,最早的广州珐琅就是画珐琅,现在这个项目的非遗也是以“广州珐琅”为名申报的。

  同样是彩画,画珐琅和景泰蓝有何不同?杨志峰说,景泰蓝以铜丝为“画笔”,更注重图案的装饰性,画面的夸张、变形都是可以接受的,不追求严谨的写实;此外,如果在上面写书法,铜丝本身也难以表现出书法的质感。而画珐琅的画,更强调手绘的功底,注重写实,比如花鸟、人物等,通常要用细线条来表现细部,该直的直,该弯的弯,一条一条,细致入微,才能表现出生动的形态。仔细一看,杨志峰珐琅作品上的花鸟,果然连花叶上的脉络、鸟羽上的纤毛都被一一描绘出来,很富有绘画的趣味。杨志峰说,当年进珐琅厂,学的第一件事就是“擂颜料”,然后学填底色,再学上色,做到一定的时候,师父认为你的手比较定,才可以开始学画,当时一手握四五支画笔同时上色也不在话下,画工就是那样一笔一笔练出来的。

  和广彩一样,要在瓶上作画,画珐琅也有专用枕箱,用来承托固定画画时的手臂。画珐琅时,因要随着立体瓶面的弧度走笔,加上瓶面不吸水,不能像在纸上作画一样可以利用宣纸的扩散来形成特定的运笔效果,只能慢慢用水和颜料调色,直到合适为止。可见,珐琅画是很考手绘功底的。

  和广彩注重用堆金衬托画面不同,画珐琅更要突出画面本身,因此珐琅上的开光(整幅画面)显然更多。在杨志峰去年做的一个四方瓶珐琅上,大大小小的彩画就有12个之多,底色则是传统的淡黄色。杨志峰目前正在做的一个六角瓶系列是他最近较大型的一次画珐琅尝试,三个六角瓶,每个瓶都要绘六个画面,各以山水、人物、花鸟为主题。

  新创作的可能性

  在杨志峰的珐琅店里,能看到多支珐琅灯柱,有台灯,也有落地灯,他自己办公室案头上的台灯,用的就是珐琅灯柱。传统的珐琅主要是观赏,以摆设品为主,杨志峰则尝试做一些实用性的珐琅制品,发现效果不错。比如珐琅台灯很受欢迎,珐琅因为光线的照耀而更加夺目,视觉效果极佳。除了灯柱,他还在尝试做珐琅茶托,在他办公桌上,就有一个待完工的半成品。

  和其他艺术形式结合,使珐琅这门古老传统的工艺也呈现出时尚的味道,这也是杨志峰近年努力的一个方向。他有一个“珐琅雕刻盘”就是与骨雕大师张文辉合作的,他将其骨雕作品“马到功成”粘合在珐琅盘上,珐琅盘凸起的花纹本身就有浅浮雕的味道,再加上骨雕,整个作品呈现出一种浮雕式的立体感,让人耳目一新。

  花瓶形状的变化也能带来不一样的时尚感,珐琅制作工艺的特点,决定了在制作形状独特特别是有棱有角的物件上,更有优势。比如三角形的瓶子,和传统圆瓶不同,三角瓶本身就有较强的装饰性,白胚已经做好,杨志峰正在构思画些什么,比如以“三”为主题的,“岁寒三友”、“三阳开泰”等,都是意头好、内容好的画面。

  最近杨志峰在美院上课,有美术老师提醒他,也许可以考虑将珐琅和壁画结合起来,瓷片画是一种创新,珐琅也同样可以推陈出新。杨志峰说,美院老师的话确实给他的创作又打开了新思路,学院派艺术和民间工艺的结合,互相启迪互相借鉴,正是未来的一种趋势。

  话你知

  中彩珐琅难以被仿制

  虽然无缘亲见珐琅的整个制作过程,但听完杨志峰的讲述后,已能体会整个过程的繁琐复杂。杨志峰指着一个长颈花瓶的中彩珐琅告诉我,别看这是一只小小的瓶子,光是铜胚就要做4节,从瓶口、瓶颈,瓶腰,到瓶身,是由4节形状不同的铜胚模具拼接、镶焊起来的。

  因为画珐琅和景泰蓝颜料的厚度不一,试验中彩珐琅的烧制时曾面临种种问题,需反复进出烧炉试验。早期工艺不成熟,烧成的画面是比较模糊的。现在技术成熟了,但一件作品也至少要进出烧炉10次以上才能完成。不慎烧坏了会报废,烧好后还要反复粗磨精磨,每一道工序都不简单。这历时长、费工费力且报废率高的工艺过程,也曾经让杨志峰失去耐心,“有时也难免烦躁”。但也正因为这个讲究精细的工艺过程,更突显了手工在珐琅制作中的意义,杨志峰很难想象,这样的过程,机器如何能代替手工来完成,即便没有申请专利,中彩珐琅也是别人难以仿制的。 

  但相对于繁琐而复杂的工艺制作,珐琅彩的价格却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高。现在的铜几万块一吨,不但原材料的价格比过去翻了十倍,人工也翻了几倍,而珐琅的价格,却没有随之得到很大提升,杨志峰说,这也是目前珐琅这个行业不能吸引大量人才的重要原因。

  制胎:

  将红铜根据设计图的要求裁剪出不同形状,再把它敲打成瓶、盘、碗、罐等各种形状的铜胎。杨志峰说,选择红铜是因为它比较纯,不像黄铜那样多杂质,所以更稳定,不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形。有时一个铜胎要反复烧制几次才能成形。在没有模具的过去,铜胎还要手工打出来。

  掐丝:

  用镊子将事先做好的柔软、薄而细的并具有韧性的铜丝,按照设计好的图案,用手掐(掰、弯)折叠翻卷成花纹,焊接在金属胎上。

  点蓝:给珐琅涂上色料。 

  烧蓝:

  将涂上色料的珐琅进行烧制。 

  绘彩:

  在铜胎上手绘彩画,这是体现画珐琅特色的重要一步。

  烧彩:

  将绘好的珐琅再次进行烧制。

  打磨:

  烧制后的珐琅表面的釉料薄厚不均,要将其磨平,使掐上的丝显露出来。杨志峰说,有时他也会专门留下一些凹凸不平的画面,使珐琅看上去有类似于浅浮雕的立体感。  

  电镀:

  珐琅生产工艺中最后一道主要工序,是为了防止产品的氧化,使之更耐久、更美观。

    ■专题采写 信息时报记者 陈川  ■专题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陈文杰

(来源:《信息时报》)

  

总浏览量: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