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文博 |
广州百年前 大举拆城墙 |
前后持续五年 城内城外连成一片 |
|
100年前,也即1918年。这一年广州开始拆城筑路,大约用5年时间拆除了城墙,高峰期则是在1920年前后。今天就说说拆城过程中的那些事儿。
1902年首提拆城筑路
20世纪初的广州城分为老城和新城:老城区由观音山(今越秀山)起,经今日之越秀北路、越秀南路,向右转经文明路、大南路、大德路,再向右转经丰宁路(即人民中路)及长庚路(即人民北路)、盘福路,仍回返越秀山。新城区的原址为今日之越秀南路起,经万福路、泰康路、一德路,右转至太平南路(即人民南路)的太平桥止。
1902年岑春煊督粤,其幕僚温宗尧提议将城西长寿寺封闭拆平,改建自来水塔和一家乐善戏院,再开辟一条不长的马路,路旁建商店。1907年周馥上任两广总督之后,就开始实施多项城建计划。在这个计划中,拓宽及延伸马路是其中的主要措施。甚至在当时已有人建议拆去广州城的城墙,在原址建筑马路。
由于周馥的任期过短以及项目实施困难重重,广州第一个城建计划并没有实现。直到市政公所成立之后,广州城的拆城筑路计划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实施。
市政公所拉开拆城序幕
1918年10月,广州成立市政公所,设在育贤坊禺山关帝庙内(后迁到大佛寺)。当时市政公所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负责拆卸城墙,将墙基改建为马路。
拆城筑路,有人反对,有人赞成。大体来说,城内的人是赞成的,城墙拆了,城内外畅通,交通方便许多。此外,城外西关和长堤一带地价比城内高好多倍,一旦城墙被拆,修建马路,原来的城内地皮也将随着商业地区的扩大而涨价。
市政公所成立后,即刊发布告说:“本公所开投拆卸大西门、太平门、普济便门、大东、小东、大南、小南、归德、文明、五仙、靖海、油栏、竹栏、永兴、鸡翼城便门,共十五城门,工程有志投承者请到本公所取阅章程云。”
将城墙拆除,并在墙基上筑路是从西门开始的,那里的居民原属旗下籍的占多数。拆城之初,经费的筹措是从变卖旗产着手。旗产分四种:衙署;衙署所属的马圈、马房、空地;群房即旗人防御职以上人员衙署附属房屋;旗街房屋。前三种分期开投,价高者得,最高价的是西瓜园的一段。
文/记者 何有贵
(来源:《广州日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