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中山大学中文系举行春节团拜会,著名古文字学家商承祚先生向高华年拜年时笑说“祝君高年华”。于是,事儿就这么定了。高华年身子骨硬朗地活到96岁,成为中山大学中文系有史以来最年长的学者。
高华年教授。
高华年与夫人植符兰。
高华年在西南联大(右二)。
9月18日,高华年教授逝世,中大从此再也没有西南联合大学的毕业生了。
高华年,著名语言学大师、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家、对外汉语教育家。他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大对外汉语教育的创始人。对高华年来说,只要自己听过的声音,他就能记住,并且准确地模仿出来,这样的天赋异禀即使在中国语言学家中也几乎无人能出其右。
高华年教授因病于2011年9月18日13时45分在广州逝世,享年96岁。高华年教授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11年9月25日(星期日)上午10时在广州殡仪馆青松厅举行。
西南联大高材生
师从语言学泰斗
1916年11月15日,高华年生于福建省南平市,194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语学部并获硕士学位。但更准确地说,高华年应是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先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同年10月25日开学。1938年4月又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上世纪中期,罗常培、赵元任、李方桂同称为早期中国语言学界的“三巨头”,高华年在校期间师从其中两位:罗常培、李方桂。
罗常培,语言学家、语言教育家。罗常培对高华年尤为赏识。他在记述1941年5月至8月从昆明到四川旅途见闻的《苍洱之间·蜀道难》中写道,“……高华年君治纳苏语和窝尼语,都有相当的成绩。”
西南联大在办学的8年中毕业学生约2000人,均学有所成,有的成为举世闻名的专家学者。高华年是这2000多人中的优秀一员。
硕士毕业后,他进入联大中文系任讲师。那时,高华年的研究水平已有相当的水准,罗常培在致时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代系主任冯文潜的信函中说,“……高华年入校迄今已满两年,可做昆明附近一种黑黑彝语研究,已经完成全稿达十七八万言,内容分音系、借字、语法、故事、词汇五部分,关于借字之分析及语法之结构均为中外学者所未道及,至于材料之丰富、记音之准确,弟审查之后已可负责保证其可靠性”。
“高华年教授是中大毕业于西南联大的最后一个宝贝。”中大中文系系主任李炜教授感慨地说。
记音发音精且准
近代以来第一人
1951年,高华年任教中山大学语言学系,这是中国首个语言学系,也是当时唯一的语言学系。1954年,院系调整中语言学系合并到北京大学。高华年选择留下转入中文系,在此工作直到退休。
在中大执教期间,高华年开设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研究、语言学概论、语音学等课程,培养语言学和语音学的研究生。其实,研究少数民族语言从他年轻时便已开始。在西南联大任教期间,他曾先后调查过昆明近郊彝语、新平县纳苏语、哈尼语、峨山县青苗语等。
即使国内再著名的语言学家,对高华年堪称天赋的这项“绝活”也是自叹不如。只要能听到的声音,他就可以记住,加以模仿,并且用国际音标将其注音拼出。记音、发音本是语言学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但高华年的这项基本功远在他人之上。“在记音发音方面,高先生堪称近代以来中国第一人。”李炜说。
1958年,高华年所著的《彝语语法研究》问世,这是一部全面地研究彝语语法的著作,被学界称为“在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几位中文系老教授一致认为,高华年从上世纪40年代前后便开始从事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足可称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系统研究穗方言
所著是必读书目
对高华年来说,更为重要的应是自己对广州语言的研究。
1980年,他的《广州方言研究》在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内地第一部系统研究广州方言的著作,书中内容包括语音、语法、词汇和长篇记录等四个部分。书中收集了约3000个常用的特别词和一些特别的词组,如”孤寒“(吝啬)、“百厌”(顽皮),还有一些外来词,如“波”(球)、“冷”(毛线)等。
“当时,很多人出差香港时都会买这本书回来。”中大原中文系副主任余伟文教授说,直到现在这本书仍是研究广州方言的必读书目。
中大中文系教授傅雨贤认为,高华年堪称岭南语言学界的领头羊。
黑石屋内与同事
创对外汉语教育
1979年,中山大学校长黄焕秋访问美国,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签订了协议,对方将在1980年暑假过后派学生到中大学习汉语。于是,在中大校园的黑石屋内,高华年教授、陈必恒副教授,连同傅雨贤和张维耿两位老师一起,为中山大学国际汉语教育事业扬起了起航的风帆。
1981年7月,汉语培训中心成立,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内地最早设立的国际汉语教育教学机构之一,高华年任主任。
时任副主任的张维耿教授说,中心成立时师资缺乏。他们打算在1977级的毕业生中挑选人才,对象是具有扎实语言学基础的中文系毕业生和拥有出色英语交际能力的英语专业毕业生。由于这会占用其他教研室补充教师的名额,曾遭到反对。但在中文系主任吴宏聪老师和黄焕秋校长的支持下,最终还是通过了。
第一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6名学生到中大学习汉语,高华年亲自为他们每个人起了一个中国名字。从1981年到1991年,高华年担任培训中心主任达10年时间,中大汉语培训中心逐步走上正轨。如今,培训中心已发展成为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有学生1000多名,具有进修、本硕博齐全的教学体制。 文/记者徐静 通讯员黄爱成、蔡珊珊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