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5线上娱乐
全文检索:
首页 文史资讯 bet365线上娱乐 党团史料 多媒体文史馆 专题文史 文史争鸣 区县文史 工作学习园地 辛亥革命
·把小赤眼蜂玩出了大名堂
·“广东是我的第二故乡”
·她的动画温暖了几代人的童年
·赵超构的第一本书赵超构的第一本书
·我的1977
·五兄弟见证高等教育史
·他确信副刊将成为 羊城晚报一大特色
·钱锺书为杨绛捉刀(之一)
·赵超构:我不是作家
·蜜月里,新娘送我上大学
·中文报业先驱陈霭亭
·我三十三岁时才圆了大学梦
·我的大学之路
·一名炊事员的大学梦
·最饱那顿饭 红军带我吃
更多>> 
人物春秋
从培正教师到宋美龄老师
“画坛宗师”黄君璧
赵鹏

  身为广东人的他,跟国画大师张大千、溥心畲(爱新觉罗·溥儒)齐名,合称“渡海三家”;又加上徐悲鸿一道,被誉为“现代画坛四杰”。他,就是曾被宋美龄礼聘为个人国画教师的黄君璧。

  黄君璧祖籍佛山南海西樵镇禄舟村。这条村,孕育了一武一文两大历史名人,一位是黄君璧,另一位是富有传奇色彩的武术一代宗师黄飞鸿。可惜故乡的人知道黄君璧的不多,虽然村里有两个人的纪念馆,相隔不足100米。可到那儿问黄君璧的,大多数人会摇头,而问到黄飞鸿,那是异口同声。为什么?黄君璧在中国大陆,甚至是自己的故乡的知名度并不高。他早就到了海峡对岸。

 

1977年,黄君璧(中间右一)八十大寿,张大千赠予奇松祝贺

1937年,黄君璧(左)与徐悲鸿在重庆合影

担任宋美龄国画老师,画作多见“飞瀑”

黄君璧的广州故居

  在台湾,黄君璧则是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名字,“渡海三家”的名号就出于此。1950年,他东渡台湾后,受聘于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担任教授和系主任。直至1972年退休的22年间,为台湾画坛培养出一批批新生力量。他曾自豪地说:“我平生最得意的事为自任教培正中学起,历经广州美专、中央大学艺术系、师大美术系、美研所等,总共从事艺术教育七十寒暑。”

  1965年,台湾当局“教育部”颁发给黄君璧“多士师表”的匾额,表彰他在人才教育方面所作的贡献。 

  当时,台湾的“第一夫人”宋美龄对国画很痴迷,聘请了他做自己的国画老师,长达20年。黄君璧的小女儿、画家黄湘詅曾回忆,每个礼拜,黄君璧都会被接到宋美龄的住处授课。黄湘詅说:“据我所知,她(宋美龄)是唯一一个不允许改画的学生,如果画得不好,父亲指出来,她不让老师改,一定坚持自己改。不过,父亲也赞扬她很有艺术天分。”那时才七八岁的黄湘詅,最羡慕父亲给宋美龄授课时能享用“美食”。“他们经常会一起喝下午茶,父亲回家就会说今天的糕点不错,或者咖啡好,我就很是羡慕,也闹着要去。”黄湘詅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别人画水墨画一般都是把纸平铺在桌上,但宋美龄像画西洋画一样将画板立起来。宋美龄学得很专心,十分尊重老师。授课的日子,宋美龄总是等他到了才一起吃饭。 

  而著名作家刘墉,从旧的台湾美术学院开始,就是黄君璧的学生,他一直都跟着黄君璧学国画,直到黄君璧去世。

  在台湾,被誉为“画坛宗师” 

  在国民党元老陈立夫称黄君璧为“艺苑宗师”,辜振甫则把他称为“艺术典范”,连战也尊称黄君璧为能指示方向的“南极星”。95年的人生中,70年献身给教育。70岁生日时,台湾艺术文化团体发起庆祝,向他赠送了“画坛宗师”匾额。的确,他当之无愧。人们没有忘记,他曾经在越南为西贡华侨公立中正医院捐画筹募济贫医疗经费;在新加坡以南非写生巨制一帧,捐赠给李光前文物馆;又代征现代名画精品20帧捐赠,另外,还捐画展收入40%为文物馆的发展基金,令新加坡侨界感佩不已。最难忘的,1984年8月,他将珍藏50年之元代真迹《清明上河图》长卷赠予台北历史博物馆。 

  黄君璧生前的善举为他赢得了台湾各界的广泛赞誉。1991年10月29日,93岁高龄的黄君璧先生因肺炎逝世。 

  在广州,走上国画之路

  1898年11月12日,黄君璧出生于广州一个并非纯正的“书香门第”家庭中,世代经商。黄君璧的父亲黄仰荀是一名国画爱好者,家中藏有大量名家的画作。可惜的是,在他5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以后,由伯父、舅舅等亲人抚养。但他们都不赞成学国画,幸运的是,他的哥哥、堂哥们都珍视这个年少弟弟的“绘画天赋”,偷偷给他送画纸送颜料。一直到16岁走进广东公学就读,都是“偷偷摸摸”地学国画。也由于父辈藏画丰富,在一次次的临摹中,解悟了国画的精髓。这些努力,竟感动了一位素昧平生的国画装裱店老板。见到黄君璧在上学放学时路过该店,常驻足观望其中的画作,老板竟慷慨地将店中所藏有的珍贵名画借给黄君璧临摹。

  17岁的时候,黄君璧遇到了他国画人生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恩师”———李瑶屏。李瑶屏擅长山水、人物画。20世纪初,以山水画著称于广东画坛。李瑶屏教学不拘一格,他为黄君璧打开了更广阔的视野。黄君璧欣喜若狂,很快就从陈旧的国画风气中脱胎换骨,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1922年,在广州参加了广东全省第一届美展,作品获得国画最优奖。1923年,经李瑶屏介绍,黄君璧任教于培正中学,开始了他的美术教育生涯。 

  借飞机,笔绘云海飞瀑

  黄君璧先后到过罗浮、桂林、衡山、泰山、燕山、华山、黄山、峨眉山、云南石林以及江南各地游观写生,一生致力于山水画,尤以画云水瀑布为长。抗战期间,居住在嘉陵江畔,朝夕观览巴蜀奇山秀水,同张大千等悠游于峨眉、青城、剑阁,深悟大自然之奇妙。 

  到台湾后,经常观赏阿里山的云海,更是游遍亚、欧、美、非、南美各种大川瀑布、名山胜景。晚年,游览了世界三大名瀑———加拿大的尼亚加拉瀑布、伊瓜苏瀑布和维多利亚瀑布,74岁高龄的他,兴奋得像个小孩子,从各个角度“仰看”,甚至专门雇了一架飞机围绕着瀑布长时间平看、俯瞰,这也造就了他后来画作中常被人们津津乐道的“飞瀑”。直到87岁高龄,他还游访美国大峡谷并当场写生。张大千非常推崇黄君璧的山水画,他曾说:“云瀑空灵,吾仰黄君璧。” 徐悲鸿也赞誉他画白云、瀑布是“天下第一”。

  黄君璧的山水画,尤其晚年作品,即使描绘壮丽的云海飞瀑,也透着一种平和宁静之意。透视出他始终保持着情寄林泉的淡泊心境。这正如他的题画诗所描述的:“生平最爱写云山,泼墨雄奇自展颜。我与长松同一格,风摧雨撼倍坚顽。” 

  长年从事广东美术史及文史资料搜集工作的黄大德认为,黄君璧的画作,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游历了名山大川之后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因为他在政界的广泛人脉,如跟孙中山的儿子、“行政院长”孙科交好,孙科借给他飞机让他在天上欣赏山岳云海。 

  美术史家陈传席在他的《画坛点将录———评现代名家与大家》一书中认为,他赴台前的画作苍浑而有生气,“是他一生中艺术的最成熟期。”到台湾之后,因为台湾传统的中国画基础教弱,没有高手与之切磋,在艺术上没有更大的突破。

  遵意愿,身后葬于广州

  居台后的黄君璧,再也没能回到大陆。他晚年思乡,怀念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场景,于是南海故乡、江南烟雨和巴蜀景色,纷纷进入他的画幅。1974年(77岁),历时一月之久创作《罗浮图卷》,画后题诗多首,兹录其二:“早入飞云访赤松,当时年少把芙蓉。金丹未就朱颜改,羞见麻姑玉女峰”,“老人峰上少年游,回首踪尘五十秋。洞府云深仙迹渺,抱珠桥下瀑争流”。诗后跋:“乱世迁流,故山名胜时萦客梦。入此岁来,余年七十有七矣。传世之思不敢有,怀旧之作不可无。杜门谢客穷一月晨夕,始毕此图。后之览者当知海外栖迟、故园沧桑之感也。”这怀旧之思和“海外栖迟、故园沧桑”的慨叹,令人唏嘘。在他逝世后,家人遵照他生前的愿望,将骨灰运回广州家乡安葬。 

  黄君璧一生不忘广州,广州却逐渐忘记黄君璧。今天,只有东川路东仁新北街5号的一座小红砖阁楼孤独地见证着黄君璧和广州的缘分,黄君璧的长子黄功森夫妇就住在这里。据黄功森讲述,上世纪30年代,他出生在这座小阁楼里,在这里长大。黄君璧在这里居住的时间并不长,抗战八年,一直流落在外。去台湾之前,在这座小楼里待了一阵。房子是黄君璧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买的。台湾白云堂已经被卖了,现在这里是黄君璧的唯一故居。黄功森说:“我希望它能成为广州文物保护单位。”

  

总浏览量: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