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5线上娱乐
全文检索:
首页 文史资讯 bet365线上娱乐 党团史料 多媒体文史馆 专题文史 文史争鸣 区县文史 工作学习园地 辛亥革命
·把小赤眼蜂玩出了大名堂
·“广东是我的第二故乡”
·她的动画温暖了几代人的童年
·赵超构的第一本书赵超构的第一本书
·我的1977
·五兄弟见证高等教育史
·他确信副刊将成为 羊城晚报一大特色
·钱锺书为杨绛捉刀(之一)
·赵超构:我不是作家
·蜜月里,新娘送我上大学
·中文报业先驱陈霭亭
·我三十三岁时才圆了大学梦
·我的大学之路
·一名炊事员的大学梦
·最饱那顿饭 红军带我吃
更多>> 
人物春秋
蔡廷幹:汉诗英译先行者

  神秘的留美幼童蔡廷幹一生毁誉参半,瑕瑜同见,呈现的是十分复杂的多重面相。作为袁世凯的心腹,他负责最机密的对外交涉,在南北和谈、“二十一条”交涉、洪宪帝制等事件背后扮演着重要角色;甲午战争最后一场海战中,却是他和同僚带领鱼雷艇编队临阵脱逃,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他率先将中国古典诗歌推向世界,也是中文学术界引进关键词索引(Concordance)的第一人,可称“用科学方法整理国故”的先行者。

蔡廷幹

袁世凯与蔡廷幹(右)

  人物档案

  蔡廷幹(1861-1935),字耀堂,广东香山人,1873年以幼童赴美国留学。1881年回国后就职于北洋水师,1892年任鱼雷左营都司兼左雷艇管带,是黎元洪的上司。1894年在刘公岛海战中率鱼雷艇逃跑,被日军俘虏,遭清廷通缉。1905年夤缘结识袁世凯,得以重新起用。武昌起义时作为袁世凯密使赴武昌与黎元洪谈判。1915年与莫理循一起向外界揭露日本的“二十一条”阴谋。蔡廷幹在袁世凯手下表面上担任的是海军职务,实际是隐形的“外交部长”,专门负责与西方人士打交道。1921年,任华盛顿会议中国代表团顾问;任税务处督办。1926年,任外交总长,未几辞职。1935年病逝于北京。

  蔡廷幹1873年作为第二批幼童赴美,1881年被迫回国,入天津水雷电报学堂学习,后跟随英国鱼雷教官学习技术,甲午战争时任“福龙”鱼雷艇管带(艇长)。大东沟海战发生时,日舰“西京丸”号受伤,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正在这条船上,日后成为首任“台湾总督”。蔡廷幹率“福龙”号在中距离向“西京丸”发射两次鱼雷,均未中;距40米第三次发射,桦山资纪已经“闭目待毙”,但鱼雷却穿过舰下深水从另一边穿出。三次发射未中,应该说是平时训练质量不高所致。

  威海战役临阵脱逃

  两次海战失利,北洋舰队将剩下的舰艇全部集中到威海基地。日本海军集中力量,作最后一次围剿。海军提督丁汝昌尽管此前表现不佳,此时也已作好与威海基地共存亡的准备,命令剩下的个舰艇和岸上炮台作殊死抵抗。初期清军水陆各部都打得相当出色。光绪二十一年正月初五日,日军水陆夹击威海卫港,形势危急。十三日凌晨,蔡廷幹与“左队一”号鱼雷艇管带王平等率港内13艘鱼雷艇及2艘汽艇擅自突围,出北口向西逃逸,至烟台附近搁浅,蔡廷幹被日军俘虏。正如丁汝昌所言:“自雷艇逃后,水陆兵心皆形散乱。”以当时当我双方实力、组织、士气等因素考量,北洋海军虽最终难以逃脱失败命运,但若全体官兵能同心作战,仍可让日军付出一定代价。蔡廷幹和王平等人的行为,是临阵脱逃,难辞其咎。清廷通缉蔡廷幹等人,要求“严拿正法”。蔡廷幹如在战后作为战俘被遣返,将被斩首。

  被日军俘虏之后,蔡廷幹被关押在大阪一间寺庙里。此时,幸运之神竟然降临到蔡氏身上。蔡廷幹在美国的老师诺斯罗普,此时刚好来到日本游历;诺斯罗普的一个女学生,正是日本大山伯爵的夫人。蔡廷幹得知消息,欣喜若狂,写信请诺斯罗普施以援手,终将蔡氏剔出遣返名单,暂留日本。蔡氏后来又跑到美国,继续读书。

  1905年,可能得力于唐绍仪的推荐,袁世凯向清廷奏请“已革北洋海军都司蔡廷幹,其才可用,甲午之役委系被虏并非潜逃,请将该员严拿正法罪名销去,仍留北洋差遣委用。”1907年,因在日俄战争中“筹办中立”有功,袁世凯奏请将蔡廷幹官复原职,仍在袁世凯幕府供职。宣统年间,蔡廷幹升任海军部军制司司长、海军正参领。

  武昌起义时的袁世凯密使

  武昌起义一爆发,袁世凯真切感到机会降临。为深入了解武汉军政府的态度和内部状况,请调蔡廷幹“随营差遣”。袁世凯调用蔡氏,并非让他这个海军将领带领舰队打仗,而是利用蔡廷幹和黎元洪的老交情,试探武汉军政府的态度。黎元洪后来虽然一直在湖北陆军带兵,早年却是北洋海军出身,而且是蔡廷幹的部下,在鱼雷艇上担任三副。

  1911年11月11日,蔡廷幹和刘承恩携带袁世凯亲笔信件来到武昌,本来打算与黎元洪单独会见。但武昌军政府其他成员并不完全信任这个“被迫革命”的黎都督,抵达后却被迎接到军政府议事厅,与都督和各部长集体会面。两个密使毫无准备,被责以民族大义,只能唯唯而已。蔡廷幹并非真的忠于清廷,无奈使命所在,不得不在会上为君主立宪发表一通辩护词,口不对心的话,恐怕自己也感觉滑稽。

  据其好友、《泰晤士报》著名记者莫理循所记,蔡廷幹在会上极力陈说共和政体不适合中国国情。他说:如果每个省是联邦共和国的一个州的话,可能由此而发生危险。怎样防止各个省退出联邦呢?如果某省打算退出中华联邦,由谁来挽留呢?他转述袁世凯的意见:保留清朝而限制君权是维持帝国统一的最好的保障,革命党人所提的每项改革要求都已得到认可。

  蔡廷幹继续辩解:像现在英国那样的君主立宪制,是最稳定的政体,是廉洁政府的最好的例证。而法兰西共和国却显示出极度的腐败。他提醒代表,他曾在美国受教育,美国社会生活的各部门也蔓延着极端腐败的状况。代表指出,大家都渴望统一的中国能够稳定,问他能举出什么例子来说明君主制比共和制更稳定。蔡廷幹回答说,看看在墨西哥发生的事情吧。不要忘记自从南美洲建立共和制以来,各共和国中屡屡发生的自相残杀,每隔两三年就要来一次革命!(骆惠敏编:《清末民初政情内幕》,第791-793页)

  晚上,蔡廷幹与军政府代表杯酒言欢,“亲如一家”。据莫理循所说,蔡廷幹其实和他的谈判对手一样强烈反清。此行最大的收获,是探明了南方革命派的底牌,即只要袁世凯能与南方合作共同逼清帝退位,中华民国的大总统将非袁莫属。客观地说,此时此刻,只有袁世凯同时具备强劲的军事实力、丰富的内政外交经验、广泛的人脉关系和全国性的威望,而且正处在政治人物最理想的年龄:52岁。相比之下,反清阵营的主要人物都相对比较年轻,在国内缺乏根基;王室亲贵们则老的老(庆亲王、内阁总理大臣奕劻73岁),少的少(摄政王载沣只有28岁),根本无法应对这个复杂局面。袁世凯出任第一任正式总统,在当时环境下,确实是众望所归。

  给袁世凯剪辫

  蔡廷幹早在美国上学时到机械厂实习,为了安全起见,早已剪掉辫子。回国之后,为了适应环境,是否用假辫子掩人耳目,因看不到记载,无法断定。种种迹象表明,蔡廷幹对清廷一直缺乏好感,但对袁世凯本人却十分忠诚。武昌使命完成后,蔡廷幹回到北京汇报,袁世凯十分高兴,特为此给蔡氏请奖,说“海军正参领蔡廷幹,娴悉外交,志趣纯正,……即委令赴鄂宣谕,往返数次,黎元洪迄未受抚,该员等单舸匹马,蹀躞枪林弹雨之间,卒能侦悉革党内情,于军事甚有裨益。自应量加奖励,以酬其劳。海军正参领蔡廷幹,拟请以三品京堂候补,并赏给二品衔。”(《中国近代史资料 辛亥革命》第五册)

  接下来蔡氏积极协助袁世凯促使清帝退位,通过英国公使朱尔典、亲贵载洵等人向清廷决策者施加压力。2月12日退位诏书颁布,蔡廷幹迫不及待地要剪掉袁世凯头上的辫子,一开始袁没有同意。蔡立即向莫理循抱怨,说袁“讨厌至极”,“连辫子都不肯剪掉”。2月16日,袁世凯找来蔡廷幹,由蔡“剪去总理的大辫子,而不是叫理发师,因为他感到相当难为情”。蔡将这条“独家新闻”立刻报告给了莫理循,登在《泰晤士报》上,轰动一时。(赵立人、冯丽萍:《蔡廷幹与清末民初政局》,《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1月)

  揭露“二十一条”阴谋

  莫理循成为西方人眼中的“中国问题权威”、出任袁世凯政治顾问,最大的幕后英雄正是蔡廷幹,这个事实往往被人忽视了。莫氏不懂中文,主要依靠蔡廷幹获取清廷、袁世凯政府的内幕。莫氏自己承认:“他是我最熟悉的中国人”,“在我知道的中国人中,他英语讲得最好。”

  中国人对莫理循爱恨交加。一方面他服膺英国殖民主义信条,为英国服务,总想用英国那一套来改造中国;另一方面,他也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有为中国利益仗义执言的一面。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爆发,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扩大其在华利益,秘密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要求。袁世凯面对日本的强硬态度,殚精竭虑,积极谋划对策。1915年2月4日,蔡廷幹参加莫理循生日会,透露了“二十一条”部分内容。2月5日下午,袁世凯召见莫理循。莫理循记道:“日置益对总长、次长的态度傲慢。他坚持(中国政府)全盘接受(二十一条)。但总统向我保证,决不同意那些条款,即使日军打到新华门也不同意。”(《莫理循与清末民初的中国》第212页)蔡廷幹和莫理循密商对策,最后征得袁世凯同意,决定向国际社会披露这一阴谋。2月13日蔡廷幹打电话告知莫理循,已从中南海得到“二十一条”文本。15日,将全部英文译本交给莫理循。随后,《芝加哥日报》全文刊出了此电。

  在各国的压力下,袁世凯抵制了严重损害主权的第五款,其他条款也经过艰苦谈判进行了删减,最终只是接受了一部分。尽管仍然丧权辱国,袁世凯、蔡廷幹、莫理循的积极努力,不宜全盘抹杀。

  蔡廷幹长期挂名武职,但中英文俱佳,对中西文学、哲学均有研究。1922年,蔡氏出版《老解老》一书,用西方的“词语索引”方法研究老子《道德经》,开了我国“逐字索引”的先河。1932年,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蔡廷幹的《唐诗英韵》,选取唐宋诗122首译成英文,是华人中系统英译汉诗的第一人。在蔡廷幹笔下,李白的《静夜思》是这个样子的:

  My bed was radiant with a shining light

  Which I, in wonder, took for frost so bright

  With upraised head the shining moon I spied

  With drooping head I thought of home and sighed.

  特约撰稿 陈晓平

(来源:《信息时报》)

总浏览量: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