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5线上娱乐
全文检索:
首页 文史资讯 bet365线上娱乐 党团史料 多媒体文史馆 专题文史 文史争鸣 区县文史 工作学习园地 辛亥革命
·打造古城中轴文化客厅 引领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围楼活化需要调动全民力量
·中医药发展需要更多文化自信
·编译革命档案的人名失误
·五条主线传承与创新 撑起岭南文化示范区
·三点一线打造南江古水道翡翠项链
·葛剑雄:传统文化要延续保存,也要创新发展
·古今多少事,尽在一曲中
·甲骨文破译上千字 还有四五百字没结论
·应引进书画名家参与制作
·广州民国老建筑如何活化?
·周文雍陈铁军故居盼新生
·历史风貌建筑不能任意“打扮”
·潮汕祠堂文化体系能否“申遗”?
·钟灵毓秀聚英才 闹市书院待新生
更多>> 
文史建言
广东音乐传承须走市场化 可 借鉴女子十二乐坊模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东音乐(台山)代表性传承人 刘英翘

  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或许曾被电影《百鸟朝凤》中唢呐老艺人焦三爷及弟子追求和传承唢呐技艺的故事所感动。在每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后,都有令人尊敬的人物。在11月中旬江门五邑侨乡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出现场,南都记者专访了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东音乐(台山)”代表性传承人刘英翘。  

刘英翘。
  
刘英翘在给学生授课。
  
刘英翘参加侨都之夜音乐会。

刘英翘(右二)乐团成员合影。 

  曾被誉为“国乐”,岭南三大艺术瑰宝之一的广东音乐在几百年历史浪潮中沉浮,其中经典代表作《步步高》曾在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各代表团入场仪式上作为背景音乐响起,但随着社会发展,传统音乐受流行音乐等其他娱乐形式的冲击,面临着演奏人员老龄化、新作品少等问题,业界甚至出现广东音乐是否会消亡等讨论话题。 

  作为台山广东音乐代表性传承人刘英翘表示,传统音乐必须走市场化,他认为女子十二乐坊、芳华十八等民乐乐团的发展模式很有借鉴意义。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做好广东音乐人才培养以及繁荣创作等工作。 

  其人 

  刘英翘是第三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东音乐(台山)”代表性传承人,在2015年,被评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现任台山市曲艺协会副会长、台山广东音乐团副团长。 

  刘英翘是广东台山人,出生于1950年,自幼受父亲的熏陶,爱上广东音乐,早年师从八音班民间艺人刘基英学习以广东音乐为主的乐器演奏,后到广东人民艺术学院(现星海音乐学院)进修,会演奏多种乐器,如单簧管、萨克斯风、二胡等,比较擅长笛子。对广东音乐的风格和特性有极深的了解,演奏风格被音乐人士称为:地方风味浓郁,情感细腻、技巧娴熟、圆润动听。 

  除了演奏乐曲,在四十多年的从艺历程当中,刘英翘还以台山当地民风、民情为题材创作出包括《川岛欢歌》、《桑梓情深》和《喜盈门》等在内的作品,其中,由其主笔创作的台山说唱《竹升睇女仔》,荣获第三届“岳池杯”中国曲艺之乡曲艺大赛、第三届广东省曲艺大赛非职业组比赛一等奖。 

  由于工作调动的原因,刘英翘曾一度离开曲艺界,但退休之后,看到台山广东音乐接班人青黄不接的情况,他又重出江湖,搞创作、当评委、义务授课。近年来,刘英翘带领台山广东音乐音乐小组到香港、澳门、深圳、广州等地进行交流演出,还多次接访来自美国、加拿大等地的音乐社团。他认为,音乐代表思想,每一种思想都能用音乐表达。 

  缘起:广东音乐来自民间 

  南都记者翻阅资料获悉,广东音乐是流行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及广府方言区的中国传统丝竹乐种,是岭南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瑰宝。以其轻、柔、华、细、浓的风格和清新流畅、悠扬动听的岭南特色备受欢迎。据资料记载,广东音乐有四百余年的历史,曾经被誉为“国乐”,与粤剧、岭南画派一起被誉为岭南三大艺术瑰宝、广东的三张名片。2006年5月20日,广东音乐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台山和广州共同享有广东音乐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英翘的故乡台山是知名的广东音乐之乡,在登台演奏前夕,他向记者娓娓叙述台山广东音乐的历史渊源,台山的“八音班”是广东音乐的活动形式之一,台山派又称为香江八音柜,在台山农村30 0年前已经存在,以婚丧嫁娶、宗教尤其是道教音乐为多,广东音乐最早是出现在民间仪式中。刘英翘告诉记者,除了父亲,他还有一位音乐上的启蒙老师,那就是民间八音班,他回忆小时候,家乡水步镇有一支非常活跃的民间八音班,“镇上有喜事丧事,我都喜欢听,站在那里听好久。”从儿时开始的对广东音乐的爱一直延续至今。 

  资料显示,1921年以前是广东音乐的形成时期,20世纪初出现了严公尚,是广东音乐的代表人物,此段时间的代表曲目有《旱天雷》、《汉宫秋月》、《雨打芭蕉》等,刘英翘出生的20世纪50年代,是广东音乐经历20世纪20至30年代兴盛时期后,得到发展的时期。 

  据刘英翘介绍,早期的广东音乐单纯由民族乐器演奏,包括五架头、七架头、八架头、十架头,其中又以五架头的演出形式比较普遍,据悉,二弦、提琴、三弦、月琴、横箫等俗称“五架头”。随着社会发展,广东音乐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上世纪30年代开始演奏器具上出现中西风混搭,“台山有个特点,就是华侨文化浓厚,很多出外的劳工,回乡时会带一些洋乐器,包括小提琴、萨克斯风、手风琴、黑管、小号等,其中小号是广东音乐中最早使用的西洋乐器。”随之而来的,广东音乐风格也发生了变化,音乐节奏更靠近西洋音乐,“西洋乐器民间化,发出来的声音又有点西洋味,用中国民间乐器搭配起来,有种时尚的感觉”,他如是说,那个时期,台山也有很多新的作品出来。 

  现状:广东音乐整体发展较好 

  据刘英翘回忆,改革开放之前有一段时期,广东音乐被当成靡靡之音、油腔滑调而被禁,“想过过瘾的时候,只能找个别人听不到的地方自己去玩。”改革开放后,广东音乐解禁。就目前广东音乐的发展情况,刘英翘认为,总体来讲比较好,交流活动比较多,“在我们当地曲艺演奏广东音乐的音乐社很多,我也走访过很多地方,广东音乐相对来讲很活跃,其中北京有广东音乐社、广东音乐联谊会,星海音乐学院还有中央民族乐团,而且还有高胡专业。”他解释称,高胡是由二胡改造而成,是广东音乐的主要演奏乐器。 

  此外,近年来,广东音乐包容性更强。包容性一直是广东音乐的特点之一,除了之前与西洋演奏乐器融合,刘英翘称,现在广东音乐包容性更加广泛一些,除了保留传统音乐以外,也吸纳了传统古韵类的音乐,另外也有反映现阶段时代发展新变化的主题音乐。乐器演奏形式也回归到传统民族乐器,刘英翘认为,民族音乐还是应该用民族乐器去演奏。据悉,他此前曾学过西洋乐器单簧管,但因其与笛子的吹奏技巧有矛盾就放弃了单簧管的演奏。 

  虽然广东音乐整体较活跃,但近二三十年,受冲击仍较大,其中包括来自流行音乐的冲击。为保护这一文化瑰宝,2006年5月20日,广东音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于广东音乐为什么会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项目,刘英翘认为,广东音乐曲目、题材均很丰富,整体特点是灵巧委婉,且影响广泛,被誉为“国乐”,甚至也影响了全世界,“中国文化的根要保留”。 

  刘英翘称,广东音乐有比较感性的风格,是形象音乐,悲即是悲,欢就是欢,给人一种直观的感受。他认为最能代表广东音乐的曲目有《雨打芭蕉》、《旱天雷》,“两首曲子都是很形象的,其中《雨打芭蕉》是将芭蕉林的雨声跟心情欢乐连在一起,《旱天雷》则用音乐节奏直观表现农耕社会靠天吃饭的心情。” 

  问题:新作品少 暂未形成产业 

  刘英翘及乐团成员在江门五邑演出当天,南都记者看到台下坐满了观众,但多是上了年纪的。广东音乐虽然整体发展较好,但是刘英翘认为,广东音乐新作品少。“新近作品出现比较少。虽然近两年省一级抓得比较好,常举办演奏创作比赛,激励创作方面也有新的措施。”他称,新作品少主要是因为从事广东音乐的年轻人少,“随着社会的发展,娱乐性项目增多,传统的爱好较少,加之,搞音乐没有经济效益、搞音乐的人没有经济来源,因此很少人去创作广东音乐,演奏跟创作的老年人居多。” 

  对于广东音乐遭遇的上述问题,刘英翘剖析称,主要是广东音乐没法形成一种产业,他坦陈,“广东音乐目前的演奏形式、表演形式不是时代所要求的,没跟上时代发展节奏。”他认为女子十二乐坊、芳华十八等民乐乐团的发展模式很有借鉴意义,“服装精美、由能展示中国女性之美的女性表演,演出配以动作,有视觉冲击”。据了解,此两个女子民乐乐团将中国东方传统音韵与现代音乐潮流相融合。他认为,传统音乐必须走市场化,从目前情况来看靠政府来养、靠演出赚钱养是很难取得发展的。“我们目前没有尝试类似女子十二乐坊等发展模式,只是一般演出或是搭配演出,而演出酬劳很少,仅有交通费,政府演出则有补助费,补贴车、伙食费”。采访中,刘英翘多次自嘲“玩”广东音乐是“穷风流”。 

  据悉,国家早在多年前便提出公办民乐团市场化道路,除了台山广东音乐,广州广东音乐分支也处于产业化摸索阶段。此前,有专家指出,如果广东音乐要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需要有成熟体系的广东民乐团。 

  未来:投身人才培养及繁荣创作 

  南都记者从一些公开的报道发现,广东音乐业界对广东音乐的传承跟发展也都在做各种努力,其中有旨在挖掘优秀的广东音乐作品及培养优秀的音乐人的广东音乐创作大赛,在2014年中断11年后重启举办第五届,今年5月份举办了第六届。此外,为了培养台山广东音乐接班人,台山成立了不少传承基地。南都记者采访发现,刘英翘多年来一直在积极做好广东音乐人才培养以及繁荣创作等工作,他表示,做好广东音乐的传承,其中做好人才的培养以及繁荣创作是首要。 

  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广东音乐(台山)代表性传承人,刘英翘把培养广东音乐演奏后备人才当作是自己的重任之一。据他回忆,早些年,广东音乐似乎有断后的趋势,年轻一辈更倾向于学习西洋乐器。2006年,也就是广东音乐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年,刘英翘跟台山市内40多名优秀的业余演奏员一同组建了台山广东音乐团,致力于推广广东音乐与培养接班人,他先后为乐团筹到10多万元赞助款,并为乐团购置了乐器和演出服装。“我们主要进行广东音乐的创作、排练、演出等工作,更重要的是开设义务授课班,招募少儿学员,培养本地优秀的音乐人才”。他告诉记者,他主要是教授民族音乐的技艺,目前他直接培养的学生有近20个,据悉,仅最近两年,其所带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就获得多个奖项。 

  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刘英翘也在积极创作,南都记者采访刘英翘当天,他跟乐团登台演奏的曲目———《游子归》是其新近创作出来的,该作品曾入围广东音乐创作比赛参赛的作品决赛,他坦言“非业务专家,玩一玩,入围已达到目的”。 

  据报道,近年来,台山广东音乐团在演奏方面,把传统广东音乐的元素与现代流行歌曲相结合,作出更多的新尝试。与此同时,为传播台山广东音乐,刘英翘担任副团长的台山广东音乐团成立十周年时曾发行了《台山广东音乐团原创音乐专辑》,此外,多年来,该乐团还跟国内外许多音乐社团进行交流。“广东音乐要传承与延续,需要创新与融合,与不同的音乐社团进行交流,才能使广东音乐吸纳到一些新的元素”。 

  虽然广东音乐存在种种发展困难,演员生存状态不佳等现状,但南都记者在演出现场看到,传统艺人对技艺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刘英翘及其团员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登台正式演出前,他们前后两次登台彩排,彩排过程中,每个演员脸上都是“认真对待”,仿佛就是正式演出,采访期间,采访被彩排多次打断,但记者发现一个细节,虽然此场演奏只要用到笛子,但刘英翘每次离开或回到采访现场都将装着各种演出乐器的乐器箱随身携带。正式演出时,刘英翘与记者匆匆作别,他告诉记者,演出结束立马要赶回台山,晚上还有另一场演出……台上,换上红色演出服的刘英翘,表演中仿佛换了一个人,跟台下寡言的性格很不同,笛声中感觉他好像说了很多话…… 

  采写:南都记者 黄芳芳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南方都市报》)

总浏览量: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